01
有效利他主义 Effective Altruism
硅谷向来喜欢也不缺乏宏大叙事,但是表里结合,既有表子,又有里子的叙事就不多了。Effective Altruism (简称 EA)有效利他主义是一个很好的里子叙事,指的是“赚取以施”,认为人们应该尽可能多地赚钱,以便将部分收入捐赠给“最优”的慈善事业。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词,就 fall in love 了,简直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医救不了中国人”的硅谷白左版本。出生就财富自由(但是从未独立)的我,在这一刻与无数为金钱而奔波的创业家产生了精神共鸣,找到了赚钱的动力,如果混合使用他的另外两个同义词——科技乐观主义 Technological Optimism,和 长期主义 Long-Termism,就可以成为科技领域中的中的尊者(《周处除三害》)一般。再也不用为找不到人生的意义而发愁。
EA 由哲学家威廉·麦卡斯基尔(William MacAskill)推广,2014 年开始在硅谷盛行,并有众多拥趸,例如Elon Musk(特斯拉和 SpaceX 的创始人),从 Musk 大肆宣扬 AI 将毁灭人类就看出来了,这正是 EA 的一个经典观点。从这个观点也能看出此人对 AI 技术原理的无知,他今年 5 月与杨立昆 (Yann LeCun)的争论更加佐证了这一点(Elon 说特斯拉不用 CNN/ 卷积神经网络,这是不可能的!),然而这样一个硅谷高晓松,硅谷懂王,正是 AI 技术普及最大的推广者之一,OpenAI 的建造者之一。充分说明了“学 AI 救不了工程师”,“不学 AI 也可以创建 AI 公司”等多个硬道理,AI 只能是工具,无法成为主义。
杨立昆&马斯克
其余知名人士包括 Vitalik Buterin(以太坊的创始人),Peter Thiel(Paypal 创始人)以及 Dustin Moskovitz (Facebook 联创)等等。他们认为,最有效的慈善不应该集中在当今的贫困、无家可归和战争受害者身上,而应该关注那些承诺让 AI 对人类友好的企业家,旨在造福人类的长期未来,即几个世纪之后的未来——这种慈善立场被称为“长期主义”。没错,他们自己既是慈善的行善方,同时又是接受方,换句话说,就是把钱捐给有钱人。
02
A tale of Two Sam
硅谷还有两 EA 成员,他们不仅擅长里子叙事,也主导了最近几年最火的两大硅谷表子叙事——Web 3 和人工智能,他们都叫 Sam。
Sam Bankman-Fried(SBF),人称“爆炸头”,斯坦福法律教授之子,web3 领域的传奇 + 诈骗犯。他不仅自诩为哲学家,还热衷于宣传“有效利他主义”(EA)。作为 FTX 的创始人,他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 web3 推向主流,又以同样的速度让 web3 倒退了十年。
这个“硅谷金童”,外表虽然不修边幅,但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一直卖力塑造自己是 EA 的门面担当,声称早已超越了低级娱乐和个人享受,不屑于谈论金钱。
FTX 创始人:Sam Bankman-Fried
他一边高谈阔论如何把财富用于社会的最大化利益,一边悄悄把 FTX 交易所用户的存款转移到自己的公司里,不为别的,只为公益,为了拉盘从而创造 web3 史上最繁荣的牛市。至于个人利益?当然不重要,除了出于中国孝道:用这些钱给父母买了一栋价值过亿美元的豪宅,顺便再买个 4000 万美元的公寓,给自己和员工安置个“宿舍”。他还特别大方,用用户的存款捐了数百万美元给 EA 机构,顺便成了民主党的金主爸爸,累计捐款 1.6 亿美元,其中 2022 年 5 月那笔 1000 万美元的捐款更是直接把他送上了民主党最大政治捐献者的宝座。
咱们来梳理一下他身上的“光环”:web3 和科技乐观主义者的科技大佬,“为人民拉盘”的有效利他主义哲学家,以及民主党的超级“长期主义”民主斗士。讲真,2024 年的 web3 牛市之所以平淡无奇,恐怕就是因为缺少了像 Sam 这样会拉盘的“慈善家”。有效利他主义从此失去了它最狂热的践行者——我们都等着下一个“救世主”(白人)出场。
SBF 捐款 1000 万美金的 6 个月后, 11 月 11 日,FTX 正式申请破产, 12 月 12 日,他在巴哈马 4000 万美元的“利他主义”豪宅里被警方逮捕,踏上了去美国监狱的“长期主义”旅程,在此旅程中,无数 FTX 投资者的“科技乐观主义”信仰也仿佛随着 SBF 的落网一起被打包寄存到监狱的行李柜里,不见终日了。
几天后,另一个 Sam,携 ChatGPT 于 2022 年 11 月 30 日亮相, 5 天内就获得 100 万用户注册, 2 个月后用户数超过 1 亿。
OpenAI 创始人:Sam Altman
Sam Bankman-Fried 出局,Sam Altman 登场,Web3 与 AI 的交汇。
Sam Altman,知名 VC,前 YC 总裁,Open AI 的缔造者。同样支持有效利他主义(EA),同样不懂 AI(看过他线下演讲的,都知道吧)并且通过 OpenAI 推动“负责任的 AI 发展”,声称关心 AI 可能带来的存在性风险。Sam Altman 任命了几位 EA 组织的朋友进入他的董事会,其中包括计算机科学家 Ilya Sutskever,这位 EA 追随者在 2023 年的 Open AI 宫斗中认为 Sam Altman 过于急功近利,推广和销售未经充分测试的 AI 技术,完全是效利他主义(EA)的反面教材。于是投票将 Sam 赶下台。但是 Sam Altman 立马获得了 700 名员工的力挺。这些员工对 E 不 EA 不在意,他们只在乎能不能去码头整点薯条,显然 OpenAI 又要变成公益机构不是整薯条的最佳方式。于是,Sam 迅速翻盘回归,Ilya Sutskever 离开。情义千斤,不如胸脯四两。Ilya Sutskever 很显然比 Sam Altman 更懂 AI 技术,然而 Sam 很明显更懂“学 AI 救不了有效利他主义(EA),他要走 OpenAI 特色的有效利他主义道路,管他黑 AI 白 AI,抓住薯条就是好 AI。
03
大马哥的硅谷板蓝根
OpenAI 的员工还很不喜欢另一个人,Open AI 的投资人,A16z 创始人 Marc Andreessen(以下我们称他为大马哥 ),一个头型酷似日本饭团或者《名侦探柯南》里元太的科技大佬,最近呼吁应该将 OpenAI 国有化, 毫无疑问,这个观点很利他,他也是 EA 有效利他主义的推崇者。
最左:A16z 创始人Marc Andreessen
大马哥和他的追随者是 VC 届的雨果奖得主,叙事创作大师,揣着明白装糊涂大师,表子里子玩转大师。他们已经成为成功 VC 的代名词,预测科技未来的先知。他们是那种站在技术创新前沿的人,能够在项目还未成形时就看到它的无限潜力——或者至少,他们希望你这么认为,他们也收购了一家 PR 公司,去确保你会这么认为,如果你不这么认为,那么你就不够 red pilled(不在圈子里)。
实际上,大马哥经常乐此不疲地为一些看似革命性的项目站台,丝毫不顾那些项目的实际可行性或市场需求。他似乎遵循着这样一条投资法则:“为什么要做尽职调查?只要它听起来够酷,就能吸引眼球!”反正二线、三线、四线、五线和六线的投资者都会将他们的钱投入我所说的任何事物和我所下注的任何地方。”
正如大马哥曾经South mountain Zhong(广东某医生,猜猜是谁)附体般狂热推崇的“硅谷板蓝根”Theranos,迅速走红,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将其奉为医疗技术领域的“苹果”。三流 VC 公司会写博客解释为什么一滴血就可以检测癌症,并恳求 Tech Crunch 发表他们的“见解”。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会进行难以置信的脑力体操,以说服自己和客户这是未来的风口。而金字塔底端的投资者们装出一副行家的模样,虽然口口声声反对盲目跟风,坚称自己有独立判断,但实际上总是慢人一步。当他们终于眉头一锁,冥思苦想,做出决策时,结果却往往是惨败收场。
贪婪和 FOMO(错失恐惧症)驱动的雪球效应在 Theranos 的故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模式足以让 Theranos 成为媒体的宠儿,迅速登顶独角兽之列,但却未能让大马哥从中赚得实际财务回报。Theranos 倒下后,大马哥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力在网上抹去一切与此相关的痕迹。如今,在英文媒体上几乎再也找不到他投资 Theranos 的蛛丝马迹。
板蓝根的伎俩在传统 VC 可能不work,Wework,Juicero等等伪科技公司都不能帮他们的投资人赚到钱;那么有没有一个地方,伪科技公司也可以让他的投资人赚的盆满钵满呢?
有,那就是 web 3。在这里,一点点毫无生产力价值的技术创新就可以让一群加密爱好者高潮迭起。我没见过比这里更矛盾和拧巴的地方,这里诈骗、赌徒横行,但是又充满了对科技虔诚的信仰,坚信更先进的技术一定会带来更好的财务回报。这里就是科技乐观主义的乐土,正如大马哥所言,“我们相信技术进步因此会导致所有人的物质丰富。”他深谙加密项目赚钱模式,他毕竟是在 90 年代互联网泡沫高位套现第一人,网景(Netscape)创始人,web3 是他玩剩下的老把戏。
A16z 在 web3 战绩颇丰,虽然成为了 NFT 时代最大的韭菜,投资了 Bayc,Opensea,但是也有投资 Coinbase,连续多次拒绝投资 FTX 这样的神操作。A16z 的 2018 年第一只加密货币基金已向投资者返还 3 倍回报。这其中包含了价值约 40 亿美元的 Coinbase 的股票。
小马哥(Mark zuckerberg)很显然就没有大马哥懂行, 2021 年,小马哥将 Facebook 更名为 Meta,宣布投资 1000 亿美元建设元宇宙,这个事件以累计亏损接近 500 亿美元而终止。这个事件的喜剧程度不亚于 2015 年 A 股上市公司多伦股份更名为为“匹凸匹”。
03
记吃还得记打
比 Facebook 更加韭菜的则是中国的美元 VC 们,他们(包括我)在美国发消费券,电商股涨到顶点时候,开始入场投资跨境电商;然后在 web3 泡沫顶点时候,又开始入场投资元宇宙。有时候大家会疑惑,谁会在 49 年加入国军,你看,就是他们(我们)。
所以这一轮 AI ,我起初是不信的;这是我经历的第三个 AI 浪潮了。第一个浪潮是 2016 年,还记得阿尔法狗吧?然而我们的 CV 四小龙有三个是 2016 年以前创立的。而我也是在 2016 年以前投资了我目前回报最高的一个 AI 企业,一家 ADAS 企业,天使轮,现在 90 亿人民币估值 ,君联,小米是后面的投资人。那时候没什么人投资 AI,所以给了我们充足的尽调时间,虽然是天使轮项目,但是我们是在他的车企客户已经为他开模,几乎 100% 有订单保障的情况下才投资的。
2016 年的第一波高潮马上跟着就是股市破灭,资本寒冬,和 AI CEO 们一起每天开“董事会”,公司时刻朝不保夕,但是这些公司只要没死,熬到 2021 年,就在业务数据没什么变化的情况下,立马一年融资 3 次,估值都翻了 5-7 倍。这就是第二个浪潮。还有一些我当年看不上,没有任何核心技术的 AI、机器人企业在那个年代摇身一变,成独角兽了。
为什么?因为美国当时动用了几乎所有货币手段在印钱,然后就有一帮子喜欢 wework,Juicero,fitbit,maigcleap,华大基因和柔宇科技等的投资人;他们不关注技术本身,也不关注业务是否 PMF,他们就是敢投,而且也能赚钱;投资思路上和投资 Web3 没什么区别,就是命中率低点。其实 Web2 、Web3 VC 之间的差异远小于中美 VC 的差异,远远小于中美 VC 收入的差异。
于是,吾欲立一号,以他人之故事为鉴,撰《有效利他主义的宏大叙事》。此举非为功利,无他,唯欲有效利他耳。
写在后面
我们会分享各式文章,有诙谐的,也有严肃的报告,我们会继续分享 AI 独角兽相关的内容,包括中国篇,团队篇,机构篇,Web 3 AI 篇。
这期间,还有插科打诨,行业吐槽等等;总的来说,研究是手段,吐槽才是目的。
我只想投资可以一夜 Pop 成独角兽的企业 (手动狗头)
一个揭露科技传统与迷失的吐槽小狗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