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的生活,总是 另一种生活
2024-12-19 15:47
胖车库
2024-12-19 15:47
订阅此专栏
收藏此文章

我坐在 Vancouver 一栋小房子里,电脑放在窗台上。我的旁边是一个供冬日取暖的精致壁炉,壁炉旁边的墙壁上挂着三只熊的故事相框,依偎着一个看上去就非常舒适的塞满了抱枕的沙发。时差倒下来的我此时的稍微感到惬意舒畅,电脑屏幕延伸出去的窗外是大片绿地、参天的树木和树丛,不时有几只松鼠一蹦一跳的在眼前觅食,此刻正下着小雨。

我的桌面和窗外景色是不是很像哈哈

我突然想写生活这个简单又复杂的话题,“你怎么突然到了美国西海岸?”朋友发来习以为常的震惊。

我们经常说厌倦了生活的重复,在旅行中找到新的意义。我想原因是真的患得患失并总在比较,比来比去发现自己原本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真的好“差”,却又在某种程度上好适合自己,能给自己方方面面的“野心”一个安稳的归宿。旅行并不只是去猎奇,也是加深归属的意义。

正拥有着的生活就是最好的生活,但向往的生活总是 另一种生活。这是怎么回事?当你的生活方式已经融入了你熟悉的环境中,你感到安稳,也困于重复,积累生存资料、经营关系、控制体重、读书,当你选择去向往的生活,便是选择动荡,颠倒黑白(时差),走马观花、拓宽视界、经历意外、与人交谈,行路。

我走过很多的地方,这极大的拓宽了我的视界和感知能力,也让我时常感到孤独。我看到不同的地方的人和他们的生活,让我知道并没有所谓的 更好的生活。生活是特定环境下的必然产物,它并不相同,也无从比较,因为它夹杂的因素太多,不止财富、住所、环境,也是关系、人文、文化,还有等等等等。一个人简单的幸福感、第二个人的财富和另一个人的成功是否等价呢?举个肤浅的例子,拿食物来说,你可以从意大利的超市中花 20 欧元买到品种丰富且高质量的食物(品质很好的水牛奶酪,4 块一桶的葡萄园鲜榨汁),一袋全麦面包只要 0.99 欧元,在美国需要 5 美元。但若想置身于科技浪潮之中,美国相较于其他地方,确实也是不二之选。

在美国波特兰克拉克县,我暂住的房主人玛亚是一个单亲妈妈 MY,有一个刚满 11 岁的女儿。她很小的时候从保加利亚移民到美国,大学时候修的英国文学,现在在政府部门拿铁饭碗,她说自己其实想做一名高中老师,教英语或数学(但是不想教自己的女儿,笑)。她的母亲上个月刚刚去世,“她是一个非常好的人,对于家人的生活尽心尽力,但我的父亲并没有好好照顾她,(即使在母亲生病时)他也总是向她吼叫”。“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见过亲人离开时的表情,我以为她会痛苦或狰狞,但她却在微笑,非常平和”。

我在她的轻描淡写中听出了一种深入灵魂的悲伤。然后我们在一起吃了柠檬烤鸡和凯撒沙拉,她和我谈起她的人生经历和想做的事。年轻时她的梦想是创作,在纽约参与策划一档科学纪录片的那段时间是激情燃烧的日子,但突然遇到 2001 年《survivor》真人秀的大火,导致其他节目纷纷效仿,转换形式,纪录片节目的预算被大砍,也阴差阳错地让她与电视制作行业分了手。后来也在没有遇到类似的机会。Maya 说她的兴趣在于文学和科学的交叉点 -- the congruence between human behavior and the physical space,这个信念起源于她最喜欢的作家 Flannery O'Connor:


“如果有机会我还是想拍一部 纪录片”


天真的学习者

这次来美国是为了参加 Future of Text 研讨会,资助我来参会的人是 Frode,他是我遇到的最善良的英国绅士。Frode 师从互联网先驱 Engelbart(mother of all demos),并继承其志发起了每年一度的 Future of Text 研讨会,探讨对互联网文本交互的共通愿景,也与当下的 AI 技术结合。缘分不可思议,因在波兰 Poznan 的 hypertext 会议时有一面之缘,我跟在他后面问东问西,链接就自然而然的延续下来。每周一他会组织线上的 demo day,大部分是 VR 和 XR 的人机交互项目的探讨学习。


参会者们和活动日程

旅行让我知道,与这个世界、与文化的相处,唯有 humble,做一个学习者,你没有见过的东西、不知道的东西、不理解的东西,是与世界建立链接最正当的理由。打开你的心去看、去听、开口去问,也在不同的人身上获得人格和行动的启发。

dene 在介绍她的 digital cultural and technology lab

Dene 是 Washington State U 的 DTC(digital technology and culture study) 专业的领头教授,她的 Lab 设计项目让学生们结组协作,运用 VR 技术发挥想象力。不同技能的学生担任不同的职责,这里面有 programmer,project manager,3D modeler,storyteller,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们协作在虚拟空间中建立了一个风吹樱花的世界,并有各种可以把玩的乐器,带上 VR 头盔的那一刻。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 dene 的能量,她的形象像一个魔法师,对自己的事业充满热情。她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组织各色研讨会、设计 lab(这期邀请了 Mark )把他们聚集起来。探讨会结束后我们去了附近一家很有韵味的酒吧,一进门老板就问是不是 dene 教授的朋友,我们才知道下学后她时常和自己的学生在那里休闲攀谈。

Shin Etsu 大门前的合影

我们 23 号参观了世界范围内最大的晶圆生产商——位于华盛顿州 Vancouver 的 Shin Etsu,这家公司的总部在日本,在此利用哥伦比亚河廉价的水电,和 CZ(Czochralski) 结晶技术建立了行业壁垒,最大的客户是台积电 TSMC。这是我第一次见到 wafer 晶圆,这个赋予 AI 能量的芯片制造的第一步。带领我们参观的 Neil 先生是公司的 VP,他身着“白大褂”,俨然一位出入车间的科学家样子。因为不允许拍摄,我们在入口处将手机和包存好,穿好鞋套进厂。一开始我们来到了会议室,Neil 为我们准备了一个深入并不浅出的介绍,从物理原理到晶圆业务,他笑着说自己刚刚给一群美国高中生讲完课,PPT 还是热乎的。理论讲毕,便是车间的实地参观时刻。车间分为两种,一种是高度自动化的机器间,那里居住着非常昂贵的机器(2 百万美金一台),他们犹如高速路上的车辆,有序的行驶着,(按照精确的时间)停下,下降,进入任务(红灯),结束,上升,前往下一个任务(绿灯)。第二种是有人的操作间,里面的技术人员穿着特制防护服,走廊上的员工穿着普通帆布工服,亚裔面孔的,应该是日本员工。很多部分,仍然是需要人工的参与和把控。

——一个月前(11.24)写于克拉克县的民宿小房子中,外面三只松鼠在觅食


后记:我也在回来之后开始对芯片大感兴趣,开始读《the material world》,TSMC 张忠谋先生的自传(尤其下部)。这之前,我只知道英伟达 Nvidia,AMD,台积电 TSMC 是牛逼的名字,是连这些公司的关系没有了解过的。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在 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