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越来越多的多动症(ADHD)孩子之后,我愈发深刻地感受到,现有教育方式对这些孩子来讲,并不友好。
他们难以在长达 45 分钟的课堂上控制住自己,消化不了那么多需要背诵的知识。
然而,我们遇到的很多 ADHD 孩子,其实是有自己独特的爱好和优势的,但现有的教育环境很难给到他们探索的空间,就像一只自卑的丑小鸭,看不到自己成为“白天鹅”的潜能。
家长们也常常处在“担心孩子没有未来”的焦虑,甚至绝望中。
我们只能这样吗?
有没有一种可能,能让孩子在欣赏、支持和关爱的环境中,以自己擅长的方式学习和发展,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带着这种希望,我们访谈了一位已经在这条自主学习的道路上,探索了10 年的21 岁少年—定慧。
他从五年级开始,就选择在家自学,自主完成中考,获得高中会考全 A的成绩。
他曾创办一家中国自学生联盟“自由学社”,链接其他因为各种原因未选择学校体制的孩子,其中不乏 ADHD 伙伴。
他看似离经叛道实则自我发现的道路,带给我个人很多启发,让我相信“学习和成长有另外一种可能性”,也想分享给屏幕前的你。
如果孩子有厌学、休学或退学的情况,或许恰好这是推开另一扇窗的契机,探索一条不同的教育之路。
“
Part1
在家自学 or 在学校上学?
因为疫情所限,年前我们并未与定慧见面,而是通过线上交流。
他的声音听起来温和、清晰、有条理,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各种很学术的词汇信手拈来,他多年的读书、思考和实践塑造了他自己的体系,自信又坚定。
定慧回顾自己的自学生涯,他说和其他学生相比,自己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求学道路,有相对不同的自我价值感来源。
但实际上,不管是在家自学,还是在学校念书考大学,他认为都只是选择中的一种,背后都有成本和收获。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作为高职教师的父亲发现,定慧开始很在意身边老师、同学的看法,在意成绩,他觉得上学让定慧一点点丢掉自己的灵气,所以他和定慧商量在家自学。
“这个想法现在看起来仍然非常大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代价是,在家上学是很封闭的,身边只有父母,我失去了与同学、老师建立关系的可能性。只能周末去上兴趣班时才能社交。”
定慧的父亲当时很焦虑,有段时间每天都疯狂地查学习资料,查到半夜三更。定慧感受得到父亲当时面临的压力。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说,这个过程也打开了我。学校无非也是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社交环境,老师和同学都很固定。相比之下,在家上学促使我主动结识不同环境的朋友”。
“我爸也的确给我找到了一些很关键的资源,比如不同阶段的共学伙伴,还有一些英语学习的方法等,虽然走了一些弯路,但给我打开了很大的选择空间。”
进入高中后,他参加全国各地的创新学习项目,链接了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充满热忱、思辨的导师和朋友。
当定慧参加完高中会考,获得全 A 的成绩后,他最终决定不参加高考,这时爸妈的反应是有一些沉重的。
“好像打破了家庭的期待。爷爷好像是期待爸爸考上大学,爸爸获得了硕士文凭后,期待我能够进一步成为博士。”
“我失去了一个相对来说既定的发展轨迹和成长方案,手里也没有一个好大学的毕业证。但这反而促使我,自初中就开始思考未来的人生方向,经过那 5 年的痛苦思考之后,我大概找到了方向,现在会过得清晰一些”。
现在的定慧,在高中结束的 3 年间,历经了几十个工作项目的锻炼,主办过 1 个数百人的自学生社群,实现了当初放弃高考时对自己的期许—哪怕没有学历,也能靠自己的能力在社会立足。
父亲曾担心,定慧会不会和社会脱节。
但我们看到的是,今天的定慧,在其他孩子坐在大学教室里准备考试的时候,他已经构建了相当强大的社交网络。
他的每一份工作几乎都来自创始人的直接邀请,看重他多年自学积累的自主思考能力、创新项目实践经验和独特经历塑造的个人品牌。
“
Part2
在家自学,会不会后悔?
很多人听到定慧的故事,第一反应是有些羡慕,回想起养育孩子的初心——期待孩子拥有选择喜欢的生活方式的自由。
但紧接着又会升起很多担忧:
孩子在家自学真的可以吗?
孩子会不会学坏、偷懒?
如果孩子不参加高考了,作为家长要支持吗?
如果完全支持孩子放弃传统的升学道路,后果是家庭能承担的吗?
物质基础不够丰厚 的家庭,也可以这样考虑吗?
但实际和定慧交流的过程中,我感受到,这并不是一个“别人家孩子”的故事,定慧也只是从普通家庭一点点探索出来的孩子,他也仍然面临着适应社会的生存挑战。
在访谈中,我们邀请定慧设想,如果自己当初没有从学校出来,也是一路循规蹈矩进入大学,平行时空里的定慧 2.0 会是什么样子的?
“如果我的思维没有经历过,像我在初中时那样的磨砺和锻炼,我没有经历过人生方向的选择。我觉得我可能大概率会被这个社会的一些价值导向牵着走。”
“这样到最后,当我去读了大学,什么是我能够去追求的?可能就是去做一个社团的负责人,进入学生会,获得学校认可、老师赞扬和同学们的仰望。”
“过程中我可能会越来越迷失自己,内在的生命力被逐渐消磨,这是我对另外一个自己的一点猜测。”
“如果他看到我现在这种样子,可能他不会特别理解,或者说会直接忽略掉,因为是两个世界的人。”
当定慧回头去看自己在家自学的经历,他并没有后悔的情绪,反倒是打趣自己,为什么不能够做得更极致。
“如果我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上,成长得更加极致,没准现在也会收获一个更极致的结果。”
“当时接触的一个教育团体,伙伴们已经去泰国,用中国的武术跟泰拳高手去较量,效果还不错。不同的选择,不同的方向有非常不同的结果。”
“我们这个时代信息太丰富了,选择也更加多元。我们会看到一个有无数亚文化的群体,在年轻的世界中诞生,我觉得我是与他们站在一起的”。
“
Part3
A 娃可以有自己的选择吗?
在定慧的理解中,自己和 ADHD 孩子会有一些共同点,比如在传统学校体系内遇到种种困难,考虑是否下定决心走一条不一样的路。
“我还是会看到 ADHD 积极的一面,我看到它不是一种疾病或障碍,而是意味着很大的创造力和内在动力。”
“这些创造力和动力本来是很充沛的,只不过可能 A 娃还暂时没有办法,非常好地去控制这种内在动力”。
定慧觉得很遗憾的一点是,这样充满活力的孩子,会被认为是“过于有活力”“注意力不足”,人们想要拿一个套子把他们规训起来,规范地成长。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这种力量,这可能是每个 ADHD 家庭都需要去思考的一个问题。比如大量运动来调节体内激素,会不会能帮助安定一段时间学习”。
定慧六年级的时候和一个 ADHD 孩子一起,组建了一个共学小组,在家上学了大概半年的时间。
那个孩子对航模很感兴趣,后来成为建模高手,在公开比赛中取得了非常漂亮的成绩。
“我感觉他这样非常酷,很小就找到了喜欢的事情,也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认可。他还蛮幸运的,能被允许拥有这样的选择权。”
这位朋友的幸运来源于他眼界开阔的母亲,搜集了很多创新教育的资源。
定慧早期的自学之路,就得益于这位 ADHD 孩子的妈妈分享的一些资源,让定慧接触到很多同样不适应体制的孩子,接触到更多创新教育理念和团体,作为成长的榜样和支持力量。
“
Part4
如何创造更适合孩子的规则?
在放弃高考之前,定慧仍然保留着学籍,每个学期会短暂出现在学校,参加期末考试。他在如何适应规则和创造性应对上,有很多自己的经验体悟。
“我大概在初三和高中时,有短暂地回到学校。在高中时我是不写作业的,如果我觉得这门课的作业对我考试没有帮助,我就不写。”
“但班主任老师说你这样影响班级的规则,你要么作业全写,要么什么作业都不写。我说好,我不写作业了,花五分钟意外地拿到了不写作业的豁免权。”
很多 ADHD 孩子完成作业是有困难的,我们遇到一些家长,确实会和学校老师商量,在不影响教学秩序的情况下,给孩子争取到完成作业的不同方式,比如写字有困难的孩子会用语音转文字的软件写作文。
但在访谈中,我们遇到的更多家庭,还是受困于学校事无巨细的要求和规则。
这个 21 岁的少年是这样回应我们的困惑的:
“教育当然需要付出很多成本,但有的时候也不一定是成本,有的时候它意味着是一个家庭的视野、关系网络和包容开放的程度……会有很多方面,当然金钱也是很重要的。”
“我发现很多的家庭因为各种各种的原因,是不适应这个体制的,所以就需要有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和体系,一开始可能只是一些小教育团体,小到只有几个家庭拼在一起,大到一个学校,慢慢地也许未来会推动教育体制的转变。”
“这时候压力可能就给到家长”,定慧这样想,“这个家庭需要去思考:我一定要让孩子走唯一和‘正统’的一条路吗?如果孩子不能达到你的要求和期待,ta 有没有权力去做自己?会得到你的支持吗?”
定慧平时会辅导一些从学校出来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往往既得不到学校的支持,也很难得到父母的支持。
定慧会尝试,引导这些孩子看到,自己是有能力经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
而他走的这条道路,无疑给了这样思考的孩子或父母一点点确认和勇气。
“在你的期待中,孩子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什么会是触发孩子转变的契机?有什么能够帮助你的孩子,获得更好的未来?”
这是定慧在访谈中向家长们提出的问题,我们放在本文的最后,以期读到这里的你,能充分打开想象的空间,畅想孩子成长的无限可能。
这次访谈故事被我们拆成了上下两篇,在下一篇中,我们将进一步分享,定慧是如何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做到自律自驱的,以及提供适合自学孩子的具体求学出路和职业方向。
期待你的持续关注……
感兴趣的家长朋友,嗯,可以关注自学少年定慧的公众号哦!
Notice
谢谢关注!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