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区块链界的二当家,以太坊网络有很多优点,去中心化程度高,安全可靠,其使用的智能合约编程语言受到加密货币开发者的普遍欢迎,甚至还拥有一个繁荣的 DeFi 帝国。
然而,以太坊用起来却非常慢,而且十分贵,除非用户换到另一条区块链(如 Solana、Fantom 或 Avalanche),或者等到十几年之后以太坊升级,不然,这种慢还会继续。
那用户哪等得起?于是开发者便创造了第三种解决方案:扩容。
扩容方案因为搭建在区块链基础层之上,所以也被称为第二层(Layer2),目的就是为了给以太坊加速。我们的主角 Arbitrum 就是这样一个扩展解决方案,现在它已经成了以太坊用户达成交易的主流选择。
现在,Arbitrum 计划空投其新的 ARB 治理代币,代币持有人可以参与链上治理,使用投票权。发币后,Arbitrum 正式开始向之前说好的那样成为一个 DAO。
Arbitrum 转账交易费用
Arbitrum 处理交易费用十分低廉,速度却像搞批发一样惊人。以太坊每秒仅能处理 14 笔交易,而 Arbitrum 每秒却是 40,000 笔交易。在以太坊上完成一笔交易可能需要花费五六美元,但在 Arbitrum 上,成本只需要零点几美元,前后差了近两百倍。
Arbitrum 是怎么实现的呢?
在 Arbitrum 的官方开发文档里,它的工作原理长这样:
图糙理不糙,简单来说就是,用户使用智能合约交易会自动把交易先放在 Arbitrum 的“收件箱”里。Arbitrum 收到再处理,并把交易写成一个收据输出出去。Arbitrum 会按照收件箱里交易的要求处理交易,并改变交易的状态。
其实这和其他扩容方案的核心都是一致的。通过链上数据压缩的方式,把以太坊上数百笔交易打包处理成一笔交易进行验证,最后合成一个验证结果发回给以太坊。
实际上也大差不差,但是在验证交易的形式上,Arbitrum 采用了一种名为乐观证明的扩容方式。
简单来讲,就是为了加快速度,乐观证明在验证时会一律认定收到的交易都是正确有效的。如果其他验证人怀疑交易中有欺诈行为,可以在验证期限内对交易内容发起挑战,挑战成功就会获得奖励,挑战失败就会损失部分资金。
这样好处就很明显,只要验证期内没有人发起挑战,Arbitrum 可以在海量交易里几百笔几千笔地打包再唰唰唰地验证,既省时间也省下了很多的资源。对用户来讲,自己再也不用等链上一个一个确认慢慢排队了。
创建后很长一段时间,Arbitrum 都是一个没有代币机制的基础设施,其交易结算也是一直使用的 ETH。
发展到现在,Arbitrum 已经成为以太坊扩容方案里的主流选择,并积极融合了 SushiSwap、Curve 和 Abracadabra 等知名 DeFi 协议。
而且,Arbitrum 还形成了自己的整体生态。从链上合约王者 GMX,Gains Network 到跨链借贷新星 Radiant,甚至还诞生了被称为“Web3 游戏任天堂”的 TreasureDao 等等。
据 DeFillama 的数据显示,Arbitrum 上已经锁定了超 37 亿美元的加密货币,占据了扩容市场 55% 的份额,成为市占比最大的扩容方案。
使用 Arbitrum 的过程也不复杂,钱包连接完成后,用户可以先用跨链桥 Arbitrum Token Bridge 将以太坊上的资金存一部分到 Arbitrum 上,之后便可以在 Arbitrum 上低成本处理交易。
不过要说明的是,存入资金这第一步操作是从以太坊上发出的,所以当看到交易费为什么要五六美元的时候也不要惊呼被骗。
今年虽然另一种更强大的扩容方案——zk 零知识证明的扩容方案也着实火了一把,但明眼人都了解零知识证明离成熟至少还有两年。
所以乐观证明仍然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而作为以太坊最大的扩容方案突然开始发行自己的代币,其空投活动能引起如此巨大的市场关注也就不足为奇了。
原文:Robert Stevens
编译:0xAR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仅做知识分享,不代表情报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地址:0xd4E129dB6cf93b2aeB90FD71002B278C79b557a7
关注情报处
加入粉丝交流群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