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 Polkadot 创始人、以太坊联合创始人以及 Web3 概念提出者,Gavin Wood 今年度带着最新技术成果 ——JAM(Join-Accumulate Machine)开启亚洲巡回演讲之时,也接受了不少媒体的专访。近日,Gavin Wood 在访谈中提到了 Kusama 的未来发展话题,他认为 Kusama 最初被设计为 Polkadot 的"金丝雀"测试网络,其主要目的是为 Polkadot 的新功能和升级提供实验场所,以验证其可行性和稳定性。
就在上周,Parity 宣布 Polkadot 即将原生支持以太坊智能合约,并计划在 Kusama 率先推出。此次升级后,开发者可以直接在 Polkadot 上部署和运行 Solidity v0.8.0 及更高版本合约,消除了额外中间层需求。这不仅降低了进入门槛,还将加速应用落地,显著提升 Polkadot 在区块链竞争格局中的地位(具体详见本周深度解析《以太坊兼容智能合约即将登陆 Kusama!Polkadot 迎来智能合约新时代》)。
走近 Kusama:敢于冒险行动的“金丝雀”
目前来看 Kusama 相对圆满地完成了它的使命任务,然而 Kusama 在创世时就拥有了 1000 万 DOT,如何站在现有的成就上实现对原有定位的突破创新,合理利用项目技术资源以支持未来发展,值得我们探索和深思。在我们准备深入探讨 Kusama 之前,让我们重新认识下一下 Kusama。
Kusama 由 Polkadot 创始人、以太坊联合创始人兼前首席技术官 Gavin Wood 于 2019 年创立。它是一个可扩展的专用区块链网络,使用 Substrate 构建,其代码库与 Polkadot 几乎相同,作为实验性开发环境,它适合想要在 Kusama 上快速行动、创新或准备在 Polkadot 上部署的开发者团队。
Kusama 分片区块链和开放式治理为企业、市场和应用程序的部署和成熟提供了可扩展且面向未来的基础设施,能够将多个区块链整合到一个分片网络中,从而将开发者从传统区块链网络创建的孤岛中解放出来。开发者可以利用 Substrate 构建属于自己的特定应用的区块链并将其连接到 Kusama 上。对此,曾有业内人士戏称 Kusama 的出现是为 Polkadot 所打造的敢于冒险、快速行动的“煤矿中的金丝雀”,是为变革推动者构建的活跃平台,旨在夺回控制权、激发创新并打破现状。
高性能网络先行者 Kusama 的结构优势
今年 2 月底,由 Web3 基金会提出的 Wish For Change 提案公投 498 计划将 W3F 国库中的 1000 万 DOT 分配给 Kusama 用于将其打造成为 Web3 技术的领先中心,同时公投明确其重点发展零知识(ZK)创新、艺术、身份验证等领域,积极助力 Kusama 从简单的测试网络转型为真正的技术创新中心。
在本次公投中有三大发展愿景:
支持前沿技术发展:
为最新技术实验和创新提供资金和支持
转型为对等网络:
Kusama 将不再仅仅是 Polkadot 的“金丝雀”,而是一个独立的、自由的对等网络
社区驱动的资金支持:
未来至少 24 个月内,Kusama 资金将由社区推动,资助项目将覆盖从 ZK rollups 到 DAO 的各种技术和创意项目
可以看到,从本次公投的风向和未来发展规划上,Kusama 的定位已经从原先的“网络支持”转向“创新中心”。事实上,这与 Kusama 自身的技术优势和战略方向密不可分。
基于 Substrate 框架的灵活模块化架构
Kusama 基于 Substrate 区块链开发框架能够支持开发者通过模块化应用组件(如共识算法、治理模块、智能合约引擎等)实现定制化平行链的快速搭建,真正触达“一键发链”的能力,赋予开发者更高的开发效率和性能体验。与此同时,通过链上治理和 Runtime 升级机制,在 Kusama 上无需硬分叉即可完成协议更新,保障网络持续迭代能力;在 XCM(跨链互操作协议)标准助力下,Kusama 还能支持平行链间资产、数据和智能合约调用的无缝交互,从而构建异构多链网络的通信基础设施。
快速决策、高效应对的共识与治理机制
除了运行结构的技术特点外,Kusama 采用提名者权益证明(Nominated Proof-of-Stake)共识机制,通过动态选举验证人节点,在去中心化和效率间取得平衡,比如 Kusama 的验证者规模达到了约 900 个节点,能够提供比较较高的技术安全性,同时维持约 6 秒左右的出块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Kusama 初始治理模型以“三权分立”形式为特征,由公投议院(全民投票)、理事会(技术治理)、技术委员会(紧急响应)构成三层治理体系,既能够保障社区民主化参与,又能够在紧急事件发生时快速响应,整体的治理周期大约为 15 天左右,明显短于 Polkadot 生态的 28 天周期,这对积极适应需求来说非常重要。
发挥平行链安全优势的动态经济模型
Kusama 通过 Crowdloan 模式为平行链项目筹集 KSM 代币,项目方以竞拍方式租用插槽资源以促成动态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机制;同时,Kusama 也能凭借中继链为所有平行链提供统一的安全性保障,而单个平行链无需自建矿工 / 验证者网络,以此可以在进一步降低开发成本的同时提升整体网络抗攻击能力,从整体环境上保障项目开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减少不必要的风险损失。
面向新兴领域的 Kusama 发展定位
上文提及 Gavin Wood 在接受采访时提及其未来应该在零知识密码学、身份认证、艺术创新等领域等更好地利用其 1000 万 DOT,从而实现生态网络的长远发展,面向新兴技术领域,Kusama 正在迈出坚实的步伐。
ZK 技术应用的隐私合规开发
Kusama 如何能在平行链层级集成 zk-SNARKs/STARKs 验证器,通过开发“隐私增强型智能合约框架”来构建新型证明体系下的计算协议是现实要求。这一技术目标的触达能够进一步支持隐私保护型 DeFi 项目应用,支持匿名交易、隐蔽流动性池等金融工具,在医疗、政务等领域通过 ZK 证明助力链上验证和资产保管,降低中继链负载力。
去中心化身份验证的账户体系
Kusama 能够在 DID 领域大有作为离不开基于 Substrate 技术框架开发的原生账户体系,通过可验证凭证(VC)的链上声誉信息系统,将动态项目属性推送到大众面前。通过链上治理代币化,将投票、提案转化为可交易的 NFT 形式,借由 XCM 协议达成多链数据的管理授权,触达更为开放自由的网络安全治理空间。
值得开拓的未来潜力创新方向
除了 ZK 技术应用和 DID 身份验证,DePIN 赛道的大热也给 Kusama 带来全新的灵感,如何进一步支持传感器数据上链与边缘计算验证,构建去中心化存储网络激励层,从而优化 IPFS/Filecoin 跨链数据索引是现实需求。此外,通过搭建去中心化 AI 训练市场,Kusama 可以进一步释放平行链上的算力资源分配和动态决策模型潜力,助力探索更多技术创新的开发空间。
Kusama 理想愿景:
从技术创新迈向社会价值
对于 Kusama 而言,如何将自身打造为 Web3 的创新核心引擎始终是核心命题,其发展路径也远不止支持以太坊智能合约而已。今后,在底层协议创新、开发者生态培育和跨链基础设施升级的道路上持续探索创新方向才是其恒久不变的目标,包括如何建立更多的开发者培训、科普活动项目,力争更大的市场覆盖率和社会认知度。让我们期待 Kusama 成为行业技术风向标,推动从链上技术创新到链下社会价值创造的范式转变。
About Us
关于我们
Twitter: https://twitter.com/OneBlock_ Medium: https://medium.com/@OneBlockplus Telegram: https://t.me/oneblock_dev Discord: https://discord.gg/fE8deY4UbP Bilibili: https://space.bilibili.com/1650224419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Wo2r3wA6brw3ztr-JmzyXA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