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3 月 24 日,在全球虚拟资产市场的反复拉扯下,BTC 再次突破 87,000,缓解了加密市场一定的恐惧情绪——根据 CoinMarketCap 数据,市场情绪为 31,相较于昨日提升了 4 分。
与此同时,一条挖矿相关的新闻,相信在市场上溅起了一些小水花:
据 Public Pool 与 Umbrel 称,北京时间 3 月 23 日 08:30,一位个人矿工使用自托管的 Umbrel 节点与 Bitaxe 矿机,通过 Public Pool 协议成功挖出首个比特币区块(888989),区块奖励为 3.15188086 BTC。
相信对很多稳健型 Web3 投资者而言,早年参与挖矿是大家获利的最佳途径之一。只不过碍于国内关于虚拟货币挖矿的整顿,这些年来偃旗息鼓。
而随着全球性监管政策的变化,以及 BTC 价格的一再高涨,出海参与挖矿,或许能成为大家的下一个“机遇”?
那么,在当下,个人和机构投资者还能否进入海外 BTC 矿业,收益与风险又将如何权衡?
Portal Labs 为你一一解答。
首先,需要提醒大家,在国内挖矿肯定是不行的。
出海虽然可行,但要看具体地域的监管政策,比如说近 2 个月内,一些出海挖矿国家和地区就释放信号:
近期,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终于明确表示,PoW 挖矿不属于证券行为,极大地减轻了挖矿企业合规压力。同时,肯塔基州、犹他州陆续通过保护挖矿权利的法案,明确了个人和企业进行挖矿、自托管和节点运营的合法性。当然,也别忽略了部分州仍在能源监管和环保政策上保持谨慎态度。
2025 年 3 月,白俄罗斯总统亲自指示能源部门推动加密挖矿产业发展,并特别强调充分利用过剩电力资源。目前,莫吉廖夫地区已经获得政府批准,开始积极筹建大型矿场。这种高层次的政治支持无疑为挖矿行业带来了积极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巴基斯坦此前对加密挖矿持强烈禁止态度。但 2023 年开始态度转变,2025 年正式将挖矿列入能源资源利用方案之中。尽管法律框架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但这种积极转向也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些想象空间。
俄罗斯 2024 年已发布多项法案,积极推动境内合法矿场的运营发展,进一步增强了本国挖矿产业竞争力。而哈萨克斯坦也在维持严格电力监管的同时,鼓励大型矿场合规化、规模化经营。
加拿大虽然一直都对 BTC 挖矿持有开放态度,但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近期通过法院明确支持当地电力公司对矿场用电的限制。能源供应压力成为当地矿业扩张的重要限制因素,对于计划投资加拿大矿业的投资者而言,这是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
当前挖矿监管趋势呈现“两极分化”:
一类是以美国、白俄罗斯为代表,挖矿政策绑定能源产业发展与数字经济战略,将挖矿纳入能源调度体系;
另一类如加拿大局部地区,出于碳排放与能源负荷考量收紧政策。投资者布局需重点关注该地区能源政策是否与矿业经济挂钩,防止未来政策反复。
但不管怎么说,近期全球范围内的监管风向明显转向积极,反映出主流市场对 BTC 挖矿重新给予认可。
这种变化的核心驱动因素包括 BTC 价格上涨带来的经济效益,矿业在能源转型中的潜在作用,以及各国争相布局 Web3 产业背后的战略考量。
比如,在 2 月份的一项报告中显示,美国比特币矿业已或直接或间接创造了超过 31,000 个工作岗位,挖矿活动每年为美国贡献超过 41 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并通过作为电网负载平衡资源,有效支持了当地能源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
在符合监管政策之余,投资者们还需要了解的是:在这个时间点参与,投资回报怎么样?总不能砸下去几万几十万,连个响都听不到吧?
而对于投资者来说,参与挖矿无外乎三个路径:矿池托管、组建矿池或个人矿工。那,当前这两个路径的数据怎么样呢?
2025 年 2 月,全球比特币网络总算力超过 810 EH/s,其中前五大矿池的出块量和产出数据如下:
这些矿池控制了全球约 88%-90% 算力,其中 Foundry USA 和 AntPool 均在多地自建矿场,托管服务规模大。
在矿池托管模式下,投资者无需亲自管理设备,只需支付托管费用和矿池手续费,即可按贡献算力比例稳定获取收益。目前头部矿池提供的托管服务,年化收益在 18%-30% 之间波动,且矿池规模化、合规化程度高,适合高净值投资者低风险入场。
高净值投资者若不考虑托管,还可直接投资或合作大型矿场。我们来看五家典型矿企 2025 年 2 月实际数据:
其中 Marathon 和 Riot 完全自建矿场运营,Bitdeer、嘉楠和 BitFuFu 亦有部分自建、部分托管业务,回报率相对稳健。
当前头部矿池呈现出“自营矿场 + 全球托管”双重布局趋势,算力集中度自 2023 年以来已提升超 10%。矿池垄断格局趋稳的环境下,散户拼算力难度加剧。
因此,高净值投资者如单纯依赖散户拼接算力,收益波动性与手续费成本偏高,更建议直接对接矿池托管或机构矿场股权合作,既可降低运营风险,又可受益于矿池规模红利。
尽管大型矿池主导了整体市场,但个人矿工依旧活跃。
尤其通过以下两种模式:
一种是开头我们提到的个人矿工,使用的是自己搭建矿机和节点,再通过 Public Pool 协议,成功挖出块;
另一种则是 Solo 矿工。根据 Mempool 公开统计,2025 年 2 月平均每天全网 Solo 矿工出块数量约 1-2 块区块,出块占比不足 0.7%,成功概率极低,但仍存在收益可能。
不过,2025 年 3 月 24 日,比特币挖矿难度上调 1.43% 至 112.15T,接近历史高点,且比特币价格保持在 76,500 至 85,000 美元区间波动,这意味着个人矿工的竞争环境依然激烈。
当前,主流矿机价格已降至每太赫(TH)约 16 美元,较 2022 年大幅下降。性能方面,主流机型如:
Antminer S21 XP Hyd.:473 TH/s,功耗 5676 W,能效比 12 J/TH
WhatsMiner M63S+:424 TH/s,功耗 7208 W,能效比 17 J/TH
Avalon A1566:185 TH/s,功耗 3420 W,能效比 18.5 J/TH
假设个人矿工使用的正是 Antminer S21 XP Hyd.,电费为 0.05 USD/kWh,BTC 均价为 87,000 USDT。那么,根据市场公开数据显示,开采一枚比特币的平均成本约为 24,119 美元的情况下,个人矿工的每日净收益可能在 7.8-10 USDT,其静态回本周期大约 12-16 个月。
然而,电力成本往往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同时,个人矿工面临的问题还不止于成本,比如区块奖励的减半、设备折旧,这些都会影响实际收益。另外,在未来 3 年内,随着 BTC 减半周期推进与海外合规压力增强,个人矿工面临的收益波动与成本压力或将持续放大。
因此,还是建议个人投资者量力而行,优先考虑矿池托管或节点合伙制,降低运维风险。
总的来看,当前 BTC 矿业正处于“高币价 - 政策友好 - 减半临近”多因素交汇期,该时期为矿业带来了一定的盈利空间。
项目方与投资者若能趁此窗口期完成算力与合规布局,或有望在未来周期中占据优势。但无论选择矿池托管、自建还是个人矿工模式,投资者还是需要结合自身的资金实力、风险承受能力和运营资源,做出合理规划。
在此,Portal Labs 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监管友好、能源稳定、电力成本优势显著的地区进行矿业布局,并优先选择具备良好信用记录与稳定运营能力的矿池或矿场托管服务商合作,以确保收益的可持续性与合规性。
同时,投资者依然需警惕:币价波动、政策调整、设备折旧、运维成本等多重风险因素,合理规划资产配置,做好风险对冲和灵活应变。
* 提示:投资有风险,请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参与 Web3。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