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聊聊 Web3 行业的职业发展路径:Web2 打工人到底要不要进入 Web3?以及到底怎么进入 Web3?
2025-03-02 20:20
岳小鱼的 Web3 产品之路
2025-03-02 20:20
订阅此专栏
收藏此文章

图片

引言:

Web3 行业发展太快了,每天都有新事物出现。因此,很多日常思考值得被记录下来。

这些思考会实时更新在推特账号中,并定期汇总发布在微信公众号。

欢迎关注我的推特账号:岳小鱼(ID:@yuexiaoyu111)。


图片


图片
··················Start··················


Web3 行业正在不断吸引圈外用户加入,面对这么多的暴富小故事、这么多的机会,此时很多 Web2 打工人们会纠结,到底要不要裸辞 / 全职进入 Web3?

作为 Web3 行业的一个一线从业者,我在这个行业不算长、也不算短,整整在这个行业打工三年了。

我待过交易所,也待过技术基建项目,而且一直在运营自己的自媒体,不断在总结和复盘。

所以在这里,我分享一下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和思考,希望能给还在观望的 Web3 打工人们带来一些小小的帮助。

1、我是怎么从 Web2 转到 Web3 的呢?

还是先从我自己的经历讲起吧,这样大家才会有更直观的感受。

这里再重新介绍一下我自己:

(1)我目前在一家做企业级 Web3 钱包解决方案的公司担任产品经理;

(2)我进入这个行业有近 3 年时间了,这三年基本都是在做钱包和资管产品,算是深耕钱包赛道;

(3)在进入 Web3 之前,我是在阿里巴巴的蚂蚁集团(支付宝)工作,算是从传统金融世界进入了 Crypto 创新金融世界,我的职业主题还是一脉相承的;

(4)再往前推,就是我的大学时代了,本硕都是计算机专业的,但是我的兴趣反而在纯商业逻辑上,大学里还做过一次短暂的创业,虽然最后无疾而终,但也更加明确了我要走的路。

以上就是我的个人履历了,其中还有一件事要提下:从大学时代到现在打工时代,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就是日常写作,已经持续了 8 年了。

在大学里主要写的是书评和影评,而现在职场里主要写的是各种经验分享和项目研究。

我是在 2022 年 6 月份进入 Web3 行业,算是一个新韭菜。

我当时也是调整了自己的职业方向,从互联网大厂跳到了初创公司,从 Web2 产品经理转型为 Web3 产品经理。

我为什么要做出这个选择呢?我当时是怎么想的呢?

进入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大厂,开心的只有两天,入职的第一天和离职的最后一天。

Web2 的流量见顶再加上政策的收紧,使得移动互联网行业已经没有什么大的业务发展空间,因此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们纷纷转向线下或者海外,寻求新的增长点。

作为一个从业者、一个互联网大厂的螺丝钉,自己这个普通个体感受到的则是在日常工作中会觉得非常琐碎和沉闷,因为接触到的都是非常成熟的产品和玩法,没有什么创新了。

自己的生活节奏就是从早到晚开会,在大厂的一年多时间里,自己学到最多的就是项目管理,和各种人开会、和各种人撕逼,无尽的拉扯和甩锅,但是业务能力没有什么增长。

因此在 2022 年年初萌生了跳槽的想法,断断续续找了几个月,可移动互联网的各个赛道已经成为红海,内卷无比,一时之间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方向,但在无意间接触到了 Web3 行业。

主动了解这一行业后,产生了一种很兴奋的感觉,因为看到这个行业就像自己刚上大学时初次体验到移动互联网时一样,第一直觉就是这个就是未来、这是一场颠覆式的变革,这种久违的兴奋促使我下定决心跳槽。

不过,从互联网大厂跳槽到一个 Web3 初创公司,确实需要一些勇气。

评判工作机会的好坏主要有三个维度:钱、人、事。

首先是钱,钱的多少是公司对这个职位重视程度的直接体现,因此是最硬性的衡量标准。新公司给了足够的钱,那么这一条算是达到了最基本的要求;

然后是关于人,直属主管决定了自己成长速度和工作舒适度,在面试结束并拿到 offer 后,又找了直属主管单独沟通了一轮。整体来说,自己未来的主管是一个能力很强且愿意教导下属的人;

最后,关于要做的事,也就是业务,新的赛道正在快速发展,如果自己的努力可以叠加行业大势,那么最终获得的是数倍于埋头苦干的成果。

Web3 足够早期,也足够繁荣。

既然钱、人、事都满足了,面对其他的劣势和风险,自然都可以弥补掉了。风险与收益并存,不可能什么都想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抓住主要矛盾,放掉次要矛盾即可。

毕竟自己还年轻,需要进入一个新兴的行业以博取更高的收益,这个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和需要的。

2、进入 Web3 之后我经历了什么呢?

我先是进入了一家交易所,但是我上文说过,我是 2022 年 6 月进入这个行业的,整个行业彻底从牛市进入了熊市。

所以刚入职没多久,还没有过试用期,公司开始裁员,前前后后陆续裁员了一年的时间,隔一段时间裁一批,最终裁掉了三分之一的人。

我在那里的每一天都战战兢兢,因为我是一个没有任何 Web3 行业工作经验的新人,自己随时会成为下一个裁员对象。

当然,这也促使我拼命地快速学习,尽快建立起对行业的认知和知识框架。

在交易所待了一年后,自己已经对行业有了基础的认知和经验积累,自己也有了可以选择的权利。

毕竟交易所可以被称为 Web3 行业食物链的顶级掠食者,站在交易所的视角,接触了很多事情,也看清楚了很多事情。

经过各种权衡后,后续我选择了钱包赛道,来到了现在的公司,主要给企业提供 Web3 钱包解决方案。

Web3 钱包是一个明确的高频使用场景,也是整个行业的流量入口,有了用户、有了流量、有了资产沉淀之后,可以做很多事情,因此钱包赛道的天花板很高。

这也是为什么我选择深耕这个赛道。

3、到底要不要进入 Web3 呢?

看完我的经历,大家可以有一个大体的感受了,我们再回到这个问题:到底要不要进入 Web3?

每个人的背景情况不同,而且有自己的风险偏好,所以这里先给出我的评估框架:目标、成本、收益、风险。

很多事情和决策其实都可以从目标、成本、收益、风险这四个维度进行评估。

我根据我自身的情况,按照这四个维度评估一下:(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套用这个框架)

(1)目标:我的目标是找到一个发展势能更强的行业,能让自己的努力事半功倍,最好的评估标准就是赚到的钱了,无论是打工赚的钱、投资赚的钱还是自媒体赚的钱等等。

(2)成本:我的成本是放弃大公司的平台光环、放弃自己熟悉的业务方向,改变自己现有的职业发展路径,甚至是会存在家人朋友的不理解,毕竟在国内,这个行业还是被污名化的,大多数人也没有了解的渠道。

(3)收益:最大的收益就是进入一个发展非常迅速的行业,目前正处于草莽期到正规军的转变,政府在接纳、传统金融在进入,还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自己也会吃到行业红利。

(4)风险:最大的风险主要有三个,职业风险、人身风险和资产风险。

职业风险就是进入币圈后也很难回到传统行业了,币圈项目存在非常强的不稳定性,而且与周期强相关,牛市疯狂招人,熊市疯狂裁人;

人身风险是指如果人身在国内,但是做了一些非常灰色的事情,比如发币、洗钱,那么风险极大;

资产风险则是链上是黑暗森林,这个行业都是赤裸裸的利益交换或者互割,几乎人人都交过学费,不论是钱包被盗还是被人骗,陷阱非常多,所以做好资金归零准备。

4、如果一定要我给你具体的建议,我的建议如下:

首先,我的建议是:一定要进入 Wbe3,这个行业机会太多了。

但是还要回答下一个问题:到底怎么进入 Wbe3?

这个问题才是最关键的。

作为一名 Web3 行业的直接从业者,我觉得最好的方式还是先进入这个行业打工。

只有真正成为一名从业者,才能从内部视角切实了解到这个行业的运作逻辑、获得到很多的一手信息。

要知道,如果只是炒币、或者只是看很多新闻媒体的信息去学习,获得的都是一些表层信息或者二手信息,你看到的都是其他人想让你看到的,那么即使看了很多年,自己的认知也得不到显著的提升。

只有成为这个行业的一员,甚至成为项目方们的一部分,才可以看清楚很多事情。

但是进这个行业打工也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做副业”,可以运营自媒体、也可以做一个自己的项目,总之要做一些属于自己的“产品”,然后去打磨它、迭代它。

随着自己所做“产品”的增长,自己的认知就会和纯打工又有所不同,自己成长的速度会进一步变快。

总之,抽象一下,整体分为三步:

第一步:建立认知框架;收集市面上的二手信息,对整个行业有一个全面的、整体性的认知框架。

第二步:进入行业打工;站在项目方的内部视角去理解市面上的信息,充分获取一手信息。

第三步:亲手做个项目;成为项目方,才能站在更高的维度挖掘到这个行业的深层信息。

只站在岸边看,不下水,永远也学不会游泳。

Dirty your hands!


图片
··················END··················


更多思考,欢迎关注我的推特账号:岳小鱼(ID:@yuexiaoyu111)。


图片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岳小鱼的 Web3 产品之路
数据请求中
查看更多

推荐专栏

数据请求中
在 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