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由无界 AI 生成
可能是 AGI 迟迟不来、等待“AI 更像人 / 超越人”太辛苦。也或许是“AI 代替人类劳动力”的预言太惊悚,吓到了人类。
总而言之,一部分人(牛)类(马)已经开始向 AI 靠拢了。
随着 DeepSeek 掀起新一轮 AI 热潮,社交媒体上刮起了测试“你什么 AI 人格”的风。
小华是“ChatGPT 人格”,哪儿都好就是海归,贵,太小的庙还真容不下她。
任劳任怨、总是第一个到公司最后一个离开公司的刘姐,不出意料地认领了“豆包型人格”。
脑子活泛、业务能力强但总摸鱼的小明是“DeepSeek 人格”,而那个沉默不语只是一位跑程序的小王,则荣获“Kimi 人格”。
所谓“AI 型人格”,其实是打工人根据 AI 大模型的使用体验,总结出大模型特性,来定义自己在职场上的 AI 人格。于是 ChatGPT 型人格、Kimi 型人格、豆包型人格就这么被打工人一一认领了。
图源:小红书
哪个“都市隶人”没有主动或被迫地用过各种 AI 工具呢?它们什么调性,牛马心里都有数。AI 型人格,就这样成了一款最适合打工人的职场性格展示图鉴。
怕你(AI)追不上我(人类),于是我主动向你走去。
要是读过卡夫卡的小说,可能会大呼:“人的异化!”
但 AI 人格不同于 MBTI、DISC 等性格测试,没有一套逻辑严密的题目测试,更像是一种玩梗,以及独属打工人的一种戏谑式反抗,
毕竟当 AI 技术浪潮席卷而来,几乎每一个领导都在说,工作中要学会用 AI 融会贯通。
“小王啊,你这个方案不够 AGI!”
“小刘,你这个月 OKR 得用大模型思维重构!”
到最后,这届打工人才从老板催促时的眼底,读出了些许嫌弃和期待——嫌弃的是你,期待的是 AI。谁让真 AI 是不需要交社保的永动机呢。
当代打工人显然参透了打工的终极奥义——既然老板对 AI 念念不忘,不如直接给自己加载个“AI 人格”。
瞧,这不就满足了老板的终极诉求:全员 AI。
当你还在执着于“i 人还是 e 人”时,有一批职场人已经进阶到 next level,开辟 2025 职场身份认证新暗号“你是什么 AI 人格?”
AI 型人格的依据是 AI 工具使用测评,打工人根据对 DeepSeek、Kimi、豆包等 AI 工具的使用体验,总结出一些特性,进而将他们人格化。(叠个甲:模型特性系网友主观评价,不一定对。)
作为 AI 届新晋顶流的 DeepSeek,打工人给出的评价极高:高智商。
但同时该应用有一项特殊技能:需求轰炸时自动触发“服务器繁忙”。
于是,在打工人眼里,“DeepSeek 型人格”产生了:聪明但不干活——超高智商,想法很多,但永远在摸鱼,属于“高智商九级摸鱼学者”,吾辈楷模也。
在老板眼里,这些人很聪明很全能,但很反骨,经常一言不合就不干。但给出的原因又无可辩驳,想催都无处下口。领导很欣赏、离不开,但也很头疼。
一个字“拽”。
当然,这种打工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只能自认“豆包型人格”:事事有回应,但经常回应了也白回应。
他们属于“先天打工人圣体”:每天加班到深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交付的东西却经常被领导挑挑拣拣,常年身居领导 pua 与压榨榜的头号人选,升职加薪是一样没见。
简而言之:越努力越心酸。
和豆包一样,很多人觉得 Kimi 好像也没有明显出众的特点,于是“Kimi 型人格”也诞生了:资历平平无功无过。而其与“豆包型人格”最大的区别是,一点儿情绪价值都不给,冷面孤星埋头就是肝。
因此,“Kimi 型人格”也被用来形容职场中那些“工作稳稳当当,但毫无激情,甚至有点‘机器人感’的人。
而 ChatGPT 和 Grok 3,自然是评价很高,他们有一个统一的身份“海龟留子”。
“ChatGPT 型人格”,被形容那些能力强但工资高的人。毕竟 ChatGPT Plus 月订阅费用就要 20 美元,要想成为 Pro 用户,则每个月需要花 200 美元。就这,OpenAI 还到处说这价格简直是白菜价。就算是最近开始下放个别模型给免费用户,也显得不情不愿。
这类打工人一开口就是“我在 Stanford 的时候”;被要求降本增效时会触发“我的薪水已经在底线上了哦”;即便帮你个忙也必须得说一句“下不为例哦”。傲娇属性拉满。
Grok 3 还没空降就已经听到它的声音在说自己是“地球上最聪明的 AI”。虽然实际操作发现,并没有和其他模型拉开太大差距。它还对自己的“直接”和“反 zz 正确”颇为自豪,这一点倒是所言不虚。
于是这位 AI 届的“海归刺头”,完美复刻了一部分留学生社交名场面:直球式沟通,有时候甚至有点打脑壳,以至于“Grok 3 型人格”被部分网友赋予了“暴躁”属性。
当然,也不能忘了“手机自带 AI 型人格”。安卓用户想必都深有体会:甭管你愿不愿意,手机 AI 哪儿都不会去,好不好用另说。在打工人眼里,“手机自带 AI 型人格”属于那种占着编制还不干活的人,或者是得罪不起的嫡系、老板的亲戚朋友等等。
他们是全办公室最“松弛”的人,不仅自动屏蔽所有加班通知,也是全司唯一敢在工位上光明正大刷某宝的存在。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有的耳熟能详的国产大模型却根本不在“AI 人格”之列呢?
打工人会告诉你,有些“AI 人格”早已在试用期第一周就被辞退了,甚至连面试都没通过。
显然,如果不是很多打工人了解各大 AI 大模型和工具,“AI 人格”也是不会流行的。
起初,打工人深谙“AI 摸鱼学”,利用 AI 大模型的使用特性总结出来了一套方法论,这种方法论适用于日常工作。
虽说单个大模型工具各有各的优缺点,但是组合起来却有奇效。
简单版:让 DeepSeek 思考,安排给豆包干活。
高阶版:先用聪明的 DeepSeek 制定策略(只能回答一次,需珍惜机会),再用话痨附体的豆包填充内容(能输出无限次,无限使用),至于劳模 Kimi 用于赛马,把 Kimi 和豆包的方案对比取优。
“AI 摸鱼学”就这么出来了,每个打工人都是“隐形包工头”,AI 大模型们是“小工”:
“领导给我派发任务,我转手就把活给分配到几个 AI,然后对他们的成果指指点点,让其反复修改,最后整合成我自己的成果交给领导,功劳独享。”
化妆品公司的产品经理火火习惯其他不同的 AI 大模型做 PPT,再去调整细节,现在也经常用到 DeepSeek,极大方便了她的工作。
比如想知道某个成分是酸性还是碱性的、适不适合加到 pH 值 3.3 的配方里;再比如客户想知道某个成分有没有被大牌品牌用过,或者说是不是大牌同款成分,这样后续好做宣传。这些 DeepSeek 都可以直接给出答案,甚至还会给出学术论文和文献做支撑。
按照这样的故事逻辑,这届打工人成功搭建了“AI 流水线”,工作顺畅,老板也得到良好反馈。
可是千算万算,打工人还是低估了老板对 AI 的狂热程度。
在不为人知的角落,老板们已经连夜被动或主动恶补 AI 知识,终于有一天品出你交的方案竟有一股“AI”味。
不过,老板并不生气,反而说,要紧跟时代步伐。
打工人不语,只是一味参与到这场宏大叙事中,主动变被动,从此以后被困在“AI 味儿”当中。
刚从亲戚们各种“国产的就是厉害”“DeepSeek 血洗美股”的口号里逃生的打工人,没想到春节复工又遇到了生怕在 AI 技术浪潮中掉队的老板们:“年后上班第一天,全部门开会,最重要的议题就是全员学会用 DeepSeek”。
不可否认,AI 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有显著效果。
但是过犹不及,当领导一味地“AI 上头”,一幅幅办公室 AI 荒诞实录正在上演,在社交媒体上,有人自称“AI 的第一批受害者”。
小红书用户“别放香菜,谢谢!”说,“现在集团、板块、公司各种开展 DeepSeek 培训研究,也不管实际需求实际情况,反正一股脑上 DeepSeek,还让我一个行政去研究完教大家。”
用户“Find Robin”说,“感觉有了 AI 之后工作量增大了好几倍,本来两周才能完成的动画领导说用 AI 三天就好了。但是 AI 生成的东西一股 AI 味儿,用多了真的想吐了。”
从事策划类工作的喵喵也表示,自己的领导已经被营销号洗脑,坚信“不会用 AI 的人马上就要被社会淘汰了”,觉得 DeepSeek 什么都能干,要求员工每天学习,而且要求工作全过程用 AI 实现。比如文字、图片、视频号都要用 AI 出,“连在群里发通知也要用 AI 生成”。
用了 AI 也不是万事大吉,还要承受老板的轻视:“你们工作多省事儿,就问一下 AI,然后把各部分合在一起就行了,今天要的内容,回去 AI 一下,明天就能给我出来了。”
那如果 AI 生成的东西不好呢?“AI 上头”的领导也不会怪 AI。
喵喵表示,有时 AI 生成的东西泛泛而谈,老板并不满意。但老板觉得是员工能力不行,没有学会和 AI 对话。
而打工人最怕的还是遇到一个连 AI 大模型都没有下载却依然“AI 上头”的老板。
打工人小陈从事设计工作,她说,老板自己都没下载 AI 软件,张口闭口 AI,以为啥都能一键生成。要做视频、动画时,老板说:用 AI 直接生成吧;要做数据统计时,老板说:用 AI 直接生成吧。
自己已经被折磨两周了,因为很多工作 AI 其实并不能胜任,但是老板不了解。就业环境不好,她只能选择忍耐。
图注:小陈发在社交平台上的图片
火火也说,化妆品行业还是有很多创新性的东西,实际 AI 操作解决不了太复杂的问题。而且在实际使用中,她往往需要给 AI 喂很多信息,它才有可能生成比较好的方案,“养 AI 很复杂,要求也高,我也没时间好好养他”。
但是,火火的小组领导却要求他们必须使用 AI,每周要写 DeepSeek 使用心得,每周一次交流会,美其名曰“DeepSeek 使用研讨大会”。
对于火火来说,即使在用不到的情况下,也要被迫去使用 DeepSeek,不然“研讨大会”的使用心得没东西凑。有时候 AI 生成的结果非常不靠谱,火火还要花时间自己去核对改正,“大大增加了工作量”,以至于她现在听到“数字化转型”五个字就 PTSD。
“AI 上头”老板不仅折磨员工,也开始有了不切实际的目标。小红书用户“亓言言”说,自己老板试图用 AI 搞定所有文案视频直播宣传营销,然后达成年销售额一千万的目标。
当我把上述现象抛给 DeepSeek,问它如何看待“老板要求员工各种使用 AI”的现象。
它告诉我:“这个现象可能是在讨论现代职场中对 AI 技术的过度依赖,或者员工被迫适应 AI 化的工作方式,失去人性化的一面。”
说到底,AGI 还没达到,终究是人被异化了。
中国 AIGC 产业应用峰会回顾
2024 年 1 月 5 日,【智求共赢・中国 AIGC 产业应用峰会暨无界 AI 生态合作伙伴大会】在杭州未来科技城会议中心举行。
大会汇集行业资深专家及领军企业,共同聚焦 AIGC 领域,围绕当下热点话题进行深度延展,探讨行业激烈竞争下的运营新思路、发展新模式!点击文章,回顾精彩内容~
AI 新智界园区开放合作啦!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