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加密市场大跌背后:体量、杠杆与内驱力的三重困境
2025-02-06 01:13
道说区块链
2025-02-06 01:13
订阅此专栏
收藏此文章

节前,加密生态因为 DeepSeek 带跌美股被一并带跌。


结果春节期间,加密生态又因为川普加税带跌美股被再次带跌。


尽管此前我猜测川普可能会是接下来加密市场最大的“黑天鹅”,但没想到这个黑天鹅这么快就飞出来一只,更想不到这个黑天鹅会是看上去和加密市场关系不太大的关税引起的。


根据一些交易所目前透露出来的消息估算,在这次加密市场的大跌中,有将近 100 亿美元的资产被清算。


这对于使用了杠杆的用户损失会非常惨烈,但对于拿着现货的用户来说,损失还是可以控制的。希望我们的读者尽量不要用杠杆,在这场大跌中损失有限。


对于接下来后市的发展,我还是抱有希望,依然觉得行情没有走完,因为生态内的创新还在涌现。


只不过我们散户要加强心理建设,增强对这类剧烈波动的承受力,迎接接下来可能还会发生的新的“黑天鹅”事件。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春节前和春节期间这两次市场波动表现出的各种状况,会发现一方面加密市场除了一如既往地受到传统美股市场的干扰和影响之外,另一方面加密市场也显得比美股更脆弱、更敏感。


美股往往在深跌之后在接下来的反弹中还能在较大程度上恢复元气。但加密市场则不然,往往在深跌后恢复得相当疲软,需要更长时间、更大的利好才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如果我们认可现在的加密市场已经越来越受传统资本和传统投资者的影响,那么现在的加密市场用一句比较粗俗的话来说,看上去似乎越来越像“风险资产”中的“夜壶”,用的时候拿出来,不用了就扔一边 ------- 当主流风险资产(比如美股)行情好的时候,加密资产会跟随向好;而当主流风险资产受到冲击时,加密资产会受到更严重的冲击。


这个现象在在上一轮周期中开始有了一些苗头,但在这一轮周期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对这个现象,我总会尝试想一想其中的原因,因为我总认为加密生态和传统的金融市场还是有较大区别的,它是另一个平行世界,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路线和规律。


就像黄金和美股,两者虽然都是金融资产,但内在属性完全不同,很多时候两者的走势和内在逻辑没有强关联。


加密生态也一样,它不应该总是扮演“夜壶”的角色,它理应走出自己单独的行情。


但当下,加密资产之所以会受传统金融市场的影响这么大,我想可能和三个现状有关:


一是加密市场的整体体量还不够大,稍有“风吹草动”,一定体量的资金流动就会引起市场的剧烈波动;


二是加密市场不受监管导致杠杆风险不受控,很容易在市场波动时放大风险,加剧市场的波动


三是加密市场到现在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内驱力和发展模式,在已经有主导权的传统资本眼里,它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题材而不是一个能走出独自行情的生态。因此一旦风险来临,第一个被抛弃的可能就是这个生态的资产。


再进一步细想,我认为这三个状况归根到底还是第三个。


所谓的加密生态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内驱力和发展模式是指这个生态还没有形成能够大量出圈,大量吸引圈外用户的应用和场景。


抛开比特币“数字黄金”的定位不谈,从最早的 1CO,到上一轮的 DeFi、NFT、链游,它们催生出的应用绝大部分还是服务于生态内的用户 ----------- 真正通过加密钱包使用这些服务的用户。


对于大量在 CEX 中买卖交易的用户,实际上他们并不是这个生态的真实用户,而仅仅是投资者。


所以这些应用本质上并没有大量出圈、也并没有带来海量用户。


这和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互联网应用完全相反 -------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人人用微信、人人用支付宝,但我们没几个人投资了腾讯、投资了阿里。


从这个对比出发,如果加密生态没有媲美互联网海量用户的加密应用出现,我估计加密生态现在这种“夜壶”的角色可能还会继续扮演下去。


但是这样的加密应用什么时候能出现呢?


从 1CO 开始一直到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太多的各种把区块链结合“实体”或者“链下”的应用,但它们中 99.99% 都是伪需求、伪应用,至今好像一个出圈乃至火爆的都没有。


这一轮行情中,我们能不能看到这样的应用出现呢?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道说区块链
数据请求中
查看更多

推荐专栏

数据请求中
在 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