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机遇的催化下,香港正吸引着全球 Web3 人才在此交汇。
撰文:Riley
位于中环的香港交易所,是香港金融业的心脏地带。车水马龙的街道,流动的交易数据,步履匆匆的从业者,日复一日,见证了每一家上市公司的起起伏伏。过去,在交易所的大屏上显示的都是港股、美股以及各类商品数据与价格信息,而现在,虚拟资产开始有了「一席之地」——比特币和以太币的虚拟资产指数也开始出现在各种交易信息中,成为香港金融市场的一部分。
「面对 Web3 的发展大势,必须敢于成为这波创新浪潮的引领者。」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香港已经正式成立香港 Web3 协会,汇聚创科金融人才,今后与特区政府携手合作,为香港的创科及金融发展提速,并在吸引全球人才和企业方面提量,吸引更多顶尖单位来到香港大展拳脚。」
在新机遇的催化下,香港正吸引着全球 Web3 人才在此交汇。在大大小小的 Web3 会议中,粤语、普通话、英语、日语、韩语等各种语言在这里交织;本地创业者与来自全球各地的开发者、投资人、产品经理擦肩而过——从传统金融人才的跨界,到区块链原生玩家的扎根,这座城市的人才结构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如今,越来越多人看到香港的机会,选择投身这片热土。
从 2019 年到 2023 年,过去四年,香港共流失 16 万名劳动人口,由 2019 年 9 月的 399 万人,2023 年同期为 383 万人,庞大的人才流失数据如同「一盘散沙」,无法聚力,为香港的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如何堵上人才外流的「缺口」?香港拿出的底牌就是——金融科技。
根据港大联同数码港及生产力局共同发布《金融科技人才研究报告》中,超过一半(57%)的受访企业表示正在积极招揽金融科技专才,尤其是技术性岗位。其中需求最大的技术性岗位包括应用程序和软件开发人员、区块链 / 数字货币专家、系统架构师和云端专家,以及数据科学家等。此外,三分之二的受访企业(65%)表示并不强求金融科技技术性岗位拥有金融服务相关知识,但认为拥有一些技术知识的非技术性岗位(如项目管理经理及数码营销专家)更具竞争力。
为此,在 2024 年的施政报告中,港府推出一系列聚集人才的政策,包括持续优化优才及专才计划、主动寻访顶尖人才、扩充「高才通」高校名单、加强来港人才支援,举办更多人才招聘活动等。「抢人大战」持续上演。
如今,政策实施已初见成效。
根据 Coincub 的数据,2024 年,在全球 Web3 工作岗位普遍减少的背景下,香港在 Web3 领域的就业市场展现出了强劲的复苏势头,香港逆流而上,提供了 1,163 个 Web3 相关工作岗位,其中人均岗位数量为 1.6,仅次于新加坡。而因香港 Web3 原生监管的特性,公司中来自传统金融背景的「持牌人士」也在急剧增加——据彭博社报道,2024 年中旬以来,香港持牌金融专业人士净增加约 830 人,总人数在 10 月份达到近 42,000 人,这是 2003 年实施登记制度以来最多的一次。
与此同时,Web3 企业也纷纷涌入香港。作为香港最大的初创企业孵化基地,目前已有 2000 家左右的初创公司入驻。根据香港立法会在 2024 年 11 月发布的一份讨论文件,数码港 Web3 生态发展迅速,目前 Web3 入驻企业数量已达 270 多家,其中过去 16 个月新增超过 120 家,增幅达到 80%,其中包括 HashKey Exchange 等三家独角兽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入驻企业的创始人不仅来自香港和中国内地,还涵盖了日本、美国、印度等全球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香港正在吸引来自全球各地的人才来到这里「扎根」。
人才落地生根,产业才能开花结果。
如今 Web3 行业遍布全球,这些人为什么选择来到香港?
首先,合规的行业为人才注入「强心针」。随着香港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VATP)牌照的开放申请,2024 年,合规持牌的交易所数量从两家增加到七家,还有许多公司正在积极申请牌照;三家机构成功进入稳定币发行人「沙盒」计划……Web3 行业已不再是「地下产业」。
HashKey Exchange 合规总监 Mandy Kong 表示,「作为一家已经获得 SFC 牌照的公司,HashKey Exchange 对合规性的重视程度高,且有严格的合规要求,这是我决定加入 HashKey Exchange 的原因,在一个具备、信誉的品牌下从事合规工作更有认可度。」
自中国大陆对虚拟货币交易实施全面禁令以来,华人 Web3 从业者不得不向全球扩散。然而,对许多人来说,香港正成为他们的理想选择。香港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背靠中国大陆,不仅「离家近」,而且拥有庞大的华人社群和丰富的资源优势,为 Web3 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商业机会。
这种吸引力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数字——香港数码港首席企业发展官朱美恩在一次采访中表示,目前数码港汇聚逾 270 家 Web3 公司,其中由中国内地的创始人创办的公司大约占三成。
除了创业者,香港还吸引了不少 Web3 行业的「财富新贵」。相较于东南亚国家,香港发生恶性事件发生的概率更低,是全球最安全的城市之一。与此同时,香港是「强法治社会」,法治传统深厚,司法独立,法律体系健全,为社会稳定和商业活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这样的环境为「财富新贵」的人身安全和资产安全提供了「双重保险」。
除了政策、地理、环境这些显而易见的优势,香港的商业模式也成为其在 Web3 赛道上制胜的关键砝码。
与其他城市不同的是,香港还拥有独特的「前店后厂」运营模式。一些 Web3 行业的创业者把「店」设在香港,可以利用香港的营商环境和税率优势,打造国际化品牌,把「厂」设在深圳,则能依托深圳较低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KaBoom 创始人 Leon 表示,对项目方而言,香港扮演了「枢纽」的角色,能够吸引来自新加坡、东南亚和欧美等地的从业者和投资者,帮助他们连接全球资源,拓展更广阔的市场。这种「双城联动」的商业模式为入驻香港的 Web3 项目提供了「独特解法」,既能高效对接资源,又能有效控制成本。
从传统金融转型的专业人才,到新一代的技术创新者,香港正在成为全球人才竞逐的新舞台,而随着更多项目和传统机构进场,香港将凭借根植于血脉中的金融基因,上演一出更具全球视野的 Web3 故事。
香港立法会议员吴杰庄在一次采访中曾表示,「我一直在寻找一个新行业,可以给香港年轻人带来发展机会」,他认为,Web3.0 可以让青年人避开已经饱和的传统行业,在新的领域获得发展机会。
如今,在 Web3 的参与者中,年轻人也占据大多数。根据 Web3 增长机构 REZOLUT 的最新报告数据显示,在整个 Web3 社区中,Z 世代(1997-2012 年出生)是增长最快的群体。与此同时,Web3 社区中的千禧一代(1981-1996 年出生)占比达 40%,Z 世代则占据 30%,紧随其后。
香港大学协理副校长林晨教授也在一次采访中指出,目前,许多高校学生已经开始参与 Web3 的投资交易,或者进行创业项目。此外,许多高校也在积极培育 Web3 人才,香港理工大学推出了香港首个区块链科技理学硕士(MSc Blockchain Technology)项目,并与 Cybaverse Academy 合作,成立了「理工大学—Cybaverse 法律与 Web3 联合实验室」,推动 Web3 生态的健康发展。
Web3 正在为年轻人带来新的机会。过去「入行难」、「门槛高」、「风险大」的刻板印象正在逐渐被打破——随着香港 Web3 合规建设的不断推进,Web3 行业正在不断成熟,吸引千行百业加入。
相比于其他行业相对饱和的就业环境,Web3 目前仍是一片充满机遇的蓝海。林晨教授表示,「现在的 Web3 行业,这和它想达到的愿景来比还是偏早期。尤其是美联储以比特币、以太坊现货为底层来发行现货 ETF 来看,虚拟资产正逐渐纳入到正规金融圈里,这刚刚才正规化,以后的路肯定会更加宽广。」
在香港持牌交易所 HashKey Exchange 的招聘启事上,能够看见许多和 Web2 公司有共性的地方,这些职位不仅涵盖了产品研发、运营等传统领域,而且需求更为广泛。「Web3 是一个多元化的平台,我觉得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HashKey Exchange 高级客户关系专员 Jack 说到。
「目前,香港 Web3 的发展还主要聚焦于监管侧,但在技术创新、项目孵化、人才培养以及社区建设等方面还有很大潜力。」 Leon 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如今,香港的 Web3 产业正逐步登上主流舞台,去中心化金融与传统金融在这里碰撞,但在这片土地之上,究竟能够催生出什么样的化学反应,亟待参与者共同书写。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