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大会精华 | 比特币:再论国家的消逝,网络城邦,多元主义
2024-12-29 10:55
The SeeDAO
2024-12-29 10:55
订阅此专栏
收藏此文章


讲者简介


胡翌霖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学历,师从吴国盛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史和技术哲学。原就职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副教授,著有《什么是技术》、《科学文化史话》、《过时的智慧:科学通史十五讲》等作品,于 2024 年辞职,在新加坡、香港从事艺术工作。

资料来源:baike.baidu

导读

本文出自胡翌霖教授在 SeeDAO 第九届节点共识大会第三天(2024 年 12 月 1 日)的分享。距 2013 年胡教授的“首论”已过去了十一年的时间,胡教授再次对“国家消逝”这一话题进行深刻探讨。在本次分享中,胡教授结合比特币的媒介哲学与技术革命,反思现代国家的中心化逻辑,提出以“网络城邦”为代表的去中心化社会形态设想。通过对比工业革命与信息时代的逻辑差异,揭示了去中心化技术如何塑造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为“国家的消逝”提供了哲学与历史的多维支撑。为不曲解胡教授原意,本文使用的是胡教授分享时的第一人称。

胡教授首论国家的消逝博文链接:https://yilinhut.net/2013/05/09/4806.html


全文整理:SNS xiaobai



01


今年发生了一件可以算是人生大转折的事情,我辞掉了清华大学的教职,准备移居新加坡,开启作为一名艺术工作室创始人的新生涯。因此,最近夹杂着怀旧的感慨不时涌上心头,刚好看到这个关于“网络城邦”的主题,也正好可以让我怀旧一下。


今天要分享的主题是 “再论国家的消逝”。为什么是再论呢?因为我在 2013 年时已然论过,所以今天要“再论”。


2013 年时我进的币圈,恰巧那个时候我的博士论文开题,在写论文的过程中,也写了很多关于比特币的文章。现在看来,这些文章仍然是没有过时的,因为我谈论的都是宏观的问题,并非行情或走势,主要论述的,是比特币到底带来了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比特币:国家的消逝》是我在其中最喜欢的一篇,虽然它并不长,但我认为这可能是我当时写的文章中最激进的一篇,也是和我的博士论文题目最贴切的一篇。因为当时我在做媒介哲学,在试图把麦克卢汉当做一个技术哲学家来讨论所谓的“媒介即信息”。在写这篇论文的时候,我通过构思这个是不是媒介哲学,然后想通了比特币的意义,这交汇于我同时完成了我的博士论文,又买入了比特币。


为什么媒介哲学和国家有关呢?是因为媒介哲学是广义的,如果你把这个看作麦克卢汉的话,理所当然地知道他所讲的在某种意义上万物都是媒介这是在以一种媒介哲学的视角来看万物,而非以哲学的视角来看媒介。


在这里我要引用一些之前写的《比特币:国家的消逝》的概念,这有助于我的讲述。



02


首先要说比特币是什么?比特币是某种新的监管形式,绝非完全的无政府主义。或许现在这种言论少了,但在当初比特币的那一批布道者中,绝大多数都是无政府主义者。他们宣扬着政府是不需要的,一切市场化,市场万能的言论。我是不支持这个极端想法的,无政府主义的部分理念我是较为同情的,但事实上我觉得还没到那个程度。我这里想说的不是无政府主义,而是说政府的形态本身是会发生改变的。政府的形态,包括社会组织的形态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政府也是会变成某种去中心化的组织的。当然你也可以说我这也是无政府主义,但反对的肯定是那种大政府,或者说是之前那个时代的那种政府组织模式。


我通过比特币看到的是一种新的监管方式。很多人质疑无政府主义的理念会导致社会秩序的崩坏,但无政府并非是无监管。无政府肯定也是需要让渡或者说支付一些代价,去建立一个公共的权力机构。问题就在于这些权力机构未必一定要汇总到某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身上,这些权力机构本身可以有不同的汇聚方式,中心化是某种意义上局部的中心化,我可以在这里称之为节点化,这是不可避免的。这些节点并不会构成一个绝对意义上的集权中心,或者说以现行的这种国家包揽一切为中心来管理。


我也好,SeeDAO 也好,都推崇着城邦的概念。城邦没有大一统的政权,正如希腊城邦也是某种去中心化的自治组织形式,当初社会秩序也并非崩坏。有些人会说,此一时彼一时,古希腊时期的社会环境与现在大不相同,彼时小国寡民,可以实行城邦制,此时怎么还可以?我可以就这个进一步反驳,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但这个“时”是不断在变化的。从希腊城邦到现代的民主国家的时势变了,从民主国家到网络时代,是否又是新的“此一时彼一时”?民主国家,或者工业时代,它们的大环境是否还适用于网络时代呢?


当初我所研究的媒介哲学就是在说,包括政治结构、权力关系等很多问题,它都是与传播媒介互相成就的。这里说的不是媒介决定论,而是它们是互相决定、互相支持、互相推动的。比如说口头的传统,没有形成文字,那么它就只能适合于部落制,不可能维系一个更大的帝国。印刷术的发明,在某种意义上是现代民主制得以可能的一个前提,包括诞生的报纸期刊等。那么网络作为一个新的媒介,自然也会诞生一个新的空间结构,这种新的空间结构,也会支持一种新的社会组织方式。


从当初我就会对这个自我辩解,甚至直至现在,我也仍在坚持这一点,就是重新解释马克思。这不是一个反动的言论,就像我们当初学过的马原毛概,官方的说法就是在说马克思最终是要消灭国家这个概念的。共产主义最终是要国家消亡,国家只是一个暴力机器,这个机器有它的历史使命,完成了历史使命后,就应该逐渐消亡于历史。所以说,比特币会使一种新的政治经济学机构诞生,我们可以称之为社会主义,或者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以一种自下而上的广泛而自由的社群力量,形成新的组织。



03


诚然,这在我 2013 年写的文章有过的表述,现在反而没有那么敢写了。但我仍然敢重新阅读,因为我认为我们搞加密运动的人还是要有一些革命精神,不能过于自我阉割和退缩。否则你搞半天连社会革命都不敢提及,又怎么配称得上一个加密运动的弄潮儿。


回顾往昔,或许是因为过了十一年,有些东西发生了变化,但有些东西仍然是没被影响。所以我的“再论”,第一点就是比特币并没有发生改变。虽然在十一年中比特币做出了很多升级,但在基本原则上还是非常保守且细致的,它的底层逻辑依然稳固。


比特币从一开始就拒绝图灵完备,不需要太多花里胡哨的功能,是因为它是整个时代革命的一个锚点和基础,它只需要达成承载的目的就足够了。事实上,我也很欣慰地看到了,即使过了十一年,比特币并没有太多的变化。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是因为今年出现了很多说比特币变质的言论。比如说有些人认为比特币被招安了,成为华尔街的玩物,或者说是变成“老钱”手底下的玩物,就不再是我们普通人散户的比特币。我并不认同这些言论,因为比特币没有一行代码是因“老钱”的喜好而修改的,也没有任何一行代码是为了更利于 ETF 而修改的,更没有哪一行代码是为了讨好特朗普而修改的。事实上,比特币的代码甚至都不怎么修改,它又怎么可能被招安呢?


到底是谁招安了谁?比特币已经使得那些“老钱”传统实力不得不正视并妥协,这分明代表了革命一小半的成功,妥协的并非比特币而是他们。比特币所潜藏的革命性并没有被消解,这个革命性我在十一年前就看到并坚信的,直至现在它的底层逻辑也并没有改变,那么我们就可以确信这个逻辑的存在,而且更接近我们当年的理想。



04


我第二点要说的,是币圈的改变。十几年前的币圈就是比特币圈,即使有一些其他的山寨币,主流的仍然只有比特币本位,现在有了更丰富的玩法。我一直是以太坊黑,但我主要不认可它的 POS,以太坊的功绩却是不可磨灭的。以太坊所推动的智能合约的模式、DAO 等一些理念和技术工具,确实是大大拓展了这种新型共同体的组织方式,使得我们可以看到现行的数字生活、数字城邦变得更加具体和可行,而非当年所讲的一些宏大叙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推进。


当然,另一方面也确实是现在多了很多投降分子,他们大肆宣扬着来币圈就是为了炒币,为了搞钱的理念。虽然当初也有,但现在是更为显著了,甚至他们还会觉得我们不要去中心化。如果不要去中心化,那区块链也就失去了作用,区块链的核心就是要去中心化。这些言论是我们需要去抵御的,即使老生常谈也仍然要谈,在真正大的革命的时候,关键的东西就是要不断反复地谈,不能嫌啰嗦。工业革命之前出现过启蒙运动,整个启蒙运动期间,不同的哲学家在用不同的叙事翻来覆去讲同一个道理,就是自由平等博爱。就算听得耳朵生了老茧,也还是要谈这个,一直谈到后来的五四运动,只要这个理念没有被实现,那就要重复去谈。新文化运动的前辈们,还是要重复启蒙运动那些欧洲思想家谈过无数遍的事情,因为他们的革命尚未成功。


现在的时代也改变了很多,我在学生时代感受到的都是世界不断进步,积极向上,变得越来越好的乐观主义氛围。大时代的转变恰好发生在我的学生时代结束期间,不光是中国,整个世界都在那时候发生了改变。就好像原来的历史发生了断层终结,整个世界不会发生太大的动荡了,格局变得越来越开放,自由的全球化在如火如荼地发生,突然之间这十年来的梦想破灭了。


大家会发现很多原本的理想想象,比如说原本想象中的很多矛盾都会随着技术的进步而消解,现在有矛盾无伤大雅,等到技术慢慢进步就好了,很多矛盾也会随着全球化逐步消解掉。就像当时美国人也会认为拉中国进入了 WTO,全球经济开放,大家都会变得一样。但实际上,你会发现美国人幼稚了,事情发展变得不一样了。


现在的趋势是什么?现在的趋势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新的反全球化运动,反普世主义。美国左派和右派哪怕再水火不容,但他们的表示一直都是反普世主义的。他们是通过 LGBT,通过多元化来不断强调包容性和多元性,这也是反普世主义和反旧式的启蒙。特朗普是孤立主义,他反对整个原本的世界大市场,世界开放和减少壁垒,反而是支持要设置好关税,重新所谓的孤立主义。就是说大家要自己管自己的事,美国不应该去管全球的事,就只管美国的事。


他们虽然看似很敌对,但其实都是处于一个大势所趋的共同方向。在这一方面,我还是一个所谓比特币的信仰者,就像别人所说的「比特币信徒」。当然,我们见过很多人,大致在网上能分成两类,一类是炒币的,比特币是用来赚钱的;一类是要赚取的就是比特币本身,他们相信比特币才是真钱,美元只是一些游戏币而已( 比特币本位 )。也就是说,有一些人把比特币当做游戏币来赚取美元,而另一些人把美元当作游戏币来囤比特币。


我认为我所理解的比特币的信仰指的事后一种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对这个是更加信仰。一般的信仰,只是信仰它会相对于美元的增值,更深的信仰是相信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更好的世界,一个由比特币作为本位,去取代美元等法币体系的世界。


这样的愿景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个信仰问题,它为什么是信仰问题呢?因为这是一个革命。按照科学哲学,或者是库恩的说法,什么是革命?科学革命就是不可通约性,每一种范式底下都蕴含着价值观,不会有一个超越于所有范式之上的价值评估体系,价值观本身就是范式的一部分。旧时代有旧时代的价值观,新时代也有新时代的价值观,在旧时代的价值观评估体系底下就会觉得连货币都没办法调控了,这个世界是多么可怕。


我们相信这个世界是一个更好的世界。在革命时期我们的相信并没有太多的证据,所以这是一个信仰,但我仍然坚持这个信仰。同时,我也仍然是所谓比特币的最大主义者,相信比特币起码占到 80% 的份额,而且坚持所谓的比特币本位。即使是去炒其他的币,最终还是会使用比特币来计价。



05


我现在对其他的币更加宽容了一些,或者说更加支持了一些,之前我会觉得玩其他币都是为了赚钱。在当初山寨币盛行时也确实是这样,但现在我觉得玩其他币的也有它各自的除了赚钱之外的意义空间,比如社区币。社区币是有利于小小共同体自治的,就像在金本位时代,有一个个小的公国,可以有自己的一套铸币体系。Meme 币很多人会视它为洪水猛兽,或者认为它只是为了赚钱。但我认为不是,我认为它是一种赛博游行,一种自下而上的情绪表达和政治观点的表述。


如果要自下而上地形成一种有声势的表达,在物理世界的传统社会里,所做的就是游行。游行就是闹闹腾腾的,大家聚在一起各说各话,这放在数字世界里就是 meme 币。甚至我还会支持 VC 币,虽然它现在是残缺的,解放之后或许就会变得完善。它是一个股权币,VC 投的就应该是股份,以股份获取分红。所以它应该是一种挑战、削弱甚至是取代传统的证券交易所、SEC 的地位。


没变的是,我仍然在坚持输出观点,通过输出观点来加入这场伟大的运动。不过我的身份变了,除了当初的媒介哲学以外,我在思想中也更加全面地加入了我关于加密运动的思考。我分享的这个题目就是想说明为何网络城邦能够取代国家,为什么我仍然相信这个趋势。所谓的网络城邦,就是那种小国寡民式的一小撮人和另一小撮人,他并不需要一个非常庞大的暴力机器来控制和协调,它只需要小的共同体自治。为什么我会相信这样一个趋势,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多年以来一直坚持所谓的历史性思维,我们多学习历史的意义就在于此。



06


我当了几年的科技史教授,教了几年科技史,科技史并不能帮你直接创新,但至少能让你有一种心态,这种心态会让你在看到任何一件事物,都不会轻易地认为它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在这个东西出现时都是从无到有的,曾几何时也是令人惊奇的。


它可能是突然出现了,慢慢又变得成熟了。这一切都是变化的,有始有终的,所以一切事物都可能有历史。就比如石头,一开始可能没有历史,但是有了人的活动,它也就开始有了历史。一个东西有了历史,它就不再是一成不变的。那么,我们用这样一个历史思维来看,民主国家到底是什么东西。民主国家的历史很短暂,只有几百年。它就是现代性的产物,和现代基本是同时成熟的,与科学革命、工业革命也是相伴而起的。如果大家看赫拉利之类的,就会了解到一些人文常识,比如现代的概念。


金本位的崩溃到我们现在熟悉的法币制度的建立,它的盛行也仅仅只有几十年的历史,是由一战、二战和越战导致的金本位三次崩溃而诞生的。法币制度是一个民主国家信誉破产的产物,如果没有它的续命,民主国家早就破产了。所以,它本身是国际秩序崩坏的结果,远远不是理所当然的,更加不可能是一个长存的东西。


民主国家的建立离不开现代性的基础,就是整个现代性的物质基础和政治上所谓的上层建筑相连。如果说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塑造了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贸易方式,促进了民主国家这种世界秩序的兴盛,那么当环境再次剧变时,也应该会孕育出更加适应新环境的新的世界秩序。从控制论到现在的 AI,整个信息时代的革命,如果说它是一个堪比工业革命量级的一种大革命的话,那么它也一定会有一个新的与之相适配的逻辑。


为什么说集中化中心化的国家是现代性的逻辑,就因为工业革命,工业化生产的底层逻辑是集中化和标准化。原先你是一个家庭小作坊,一个人或者一家人纺几个纱锭。但现有有了几千个,上万个纱锭的需求,为了达到效率最大化,就需要把所有的工人集中到一起,集中管制和标准化生产,这是反个性化的。而互联网的底层逻辑就是去中心化,从设计之初就在思考在没有中心的时候如何维持通讯。底层逻辑的差异,就会决定它未来政治格局的差异。


相关文章:爱丽丝梦游仙境:比特币本位世界观

投稿|网络国家:穿越两百年的叛逆


完整播客: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The SeeDAO
数据请求中
查看更多

推荐专栏

数据请求中
在 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