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在很多人的语义中,当谈到“货币”时,货币是一个东西,俗话说“钱”。
但仔细想想,“货币”其实是两个东西,一是指货,二是指币。
说到“货”,可以是一种实物,比如一头猪、一斗米,或者需要有人来提供的服务,比如帮人收割水稻。 所以货是早于币出现的,有了不同的货,便产生了交换的需求,但怎么交换才能体现出公平、便捷和高效呢?
这就出现了币,最初的目的是方便来完成“等价交换”,并在后期发展中具备了价值尺度、交换媒介和价值存储的作用。 可见,货币是因为交换需求而产生的紧密关联的货与币的一对概念。 货代表一种实际价值,背后是跟商品和服务相关的经济活动,币因为与货紧密关联而获得价值。
没有货,何来币。
但随着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各类金融资产、金融业务的出现,以及信用被创造出来,货与币的关系变成“货币 - 资产 - 金融 - 信用 - 经济”这样的十分复杂的关系。
人类进入了一个信用时代,货与币不再是直接的价值对应关系,有时候甚至货与币之间渐行渐远,货币的含义在人们大脑中似乎就是单指“金钱”。
比如美元,美国大量印钱,但本国产业空心化,缺乏实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实际价值来支撑美元,必须不断通过在全球收割资产、购买商品和服务来填补“价值空心”,强大如斯的美元也必须寻找足够的价值来支撑,才能延续其存在感和美元信用。
那么,在相当长时间里,为什么美元可以做到?有人会说是军事、科技、政治等霸权,但最终还是要表现在美元的流动性上,全球外贸中大家都在用美元购买商品和服务,带来充足的流动性。
也就是说,对于信用货币,其根本还在于流动性,没有流动性,美元也啥都不是。
回到加密领域,加密货币从一开始就只有“币”,没有了货,失去了对应关系,那么其价值从何而来?
所以这么多年来,业内一直在嚷嚷加密货币要出圈,要真实的应用场景,不能一直玩空气币。 传统世界是先有货,再有币,货与币价值对应。而加密世界,是先有币,要去找货,以获得价值支撑。
会是这样的路径吗?这个价值支撑,是前面谈到的传统意义上的“货”吗?
反正,从目前发展来看似乎不是,加密领域跟传统经济似乎还是两个平行世界。
或许,回溯加密货币的发展历程,会带来更有价值的思考。
先来看 BTC。在 2009 年第一个 BTC 创世后的 1 年中,BTC 无人问津,直到一个程序员用 10000 个比特币购买了两块价值 25 美元的披萨饼,实现了货与币的对应和交换,首次实现了价格发现,并在后续门头沟交易所、暗网、维基解密等交易和使用中开启了其流动性和价值发现之旅。
比特币在经历十五年的跌宕起伏中,已经获得充足的流动性,成为了真正具备价值的加密数字货币。
随后,以太坊的出现,带来了 ICO。数以万记的 Token 在 CEX、DEX 交易。我们发现只要有流动性,任何代币都会获得价格,意味着一种价值的存在。但是一旦撤离流动性,最后都是一地鸡毛,价值荡然无存。
很显然,这些 Token 本身是不具备流动性的,所有的流动性都来自外部的附加,一旦撤离,流动性就消失了,Token 便成为韭菜们钱包中永恒的“寂念”。
但以太坊在经历了 ICO、DeFi Summer、NFT Summer 之后,生态繁荣发展,$ETH 亦成为具有高度流动性和价值支撑的加密数字货币。
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流动性是 Token 的价值之源,正如我在这篇文章中论述的一样。https://panewslab.com/zh/articledetails/i43pmztp2jvo.html…
既然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去刻意设计,让 Token 天然具有流动性呢?这恰恰就是基于 ERC7527 实现的 WrapCoin 协议正在探索和实践的事。
BTC 开启去中心化铸币权新时代,并通过十几年的发展而获得充足流动性和真实价值。 WrapCoin 的核心也是在争夺 $WRAP 的铸币权,并通过智能合约强制组建不可撤销的 ETH-WRAP 的流动性,让 ETH 的流动性和价值为 WRAP 的流动性和价值背书。
同时,ERC7527 代币则通过智能合约实现的价格函数为 Token 带来本自具足的流动性。
具有流动性的 WRAP 和 ERC7527 代币,在任何时候都将获得价格发现,将有更大概率逐渐发展成为诸如 BTC、ETH 这样的具有真实价值的加密数字货币。
与传统先有货再有币、货与币匹配的路径不同,加密领域的原点可能就是首先建立资产和其流动性,以此获得最初的价值来源。
当具备了价值的 Token,其场景和应用就会逐渐被创造出来,比如支付、借贷、金融票据、加密经济,甚至延伸向现实的经济活动。这是与传统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
我们相信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探索实践,也欢迎大家加入铸币权的公平竞争之中,一起来经历 $Wrap 的价值发现之旅,让去中心化的世界因“WRAP”而变得富有价值和更加精彩。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