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海外独立开发者都在做哪些产品?
深思圈
2024-02-28 08:33
订阅此专栏
收藏此文章


又一款跟独立开发者合作的产品过 10000 美金 ARR 了,在前几天分享了我对 AI Wrapper 和国内独立开发者出海的一些思考后(见文章AI Wrapper 套壳应用赚钱的好时代要结束了吗?),有很多朋友找我聊了聊,说帮助很大。今天再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两个新思考,一是过去一年 AI Wrapper 对独立开发者来说为什么是“非常态的红利”,二则是海外独立开发者是怎么找产品方向的,都在做什么样的产品?究竟什么样的产品算是解决了“某类用户的某方面痛点”



之前创建的深思圈信息分享群已经运行 1 年多了,里面会实时分享最新有用和有趣的信息,特别是 AIGC 和出海运营增长这块,群里的信息密度和新鲜度非常高,交流氛围也很好,大家一块在群内讨论和学习。目前 9 个群都已经 500 人满员了,10 群还有一些位置,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后台回复关键词【信息】,扫码入群。



先来说说第一个思考,我觉得每当新平台出现时,对于独立开发者来说都是一次机遇。因为这时候往往会伴随着两大红利:


第一个红利是技术下放带来的新品类红利,比如这一波生成式 AI,使得原来很多需要算法团队才能做的产品,独立开发者只需要接个 API 也能做了,这样无疑就诞生了很多新的品类,独立开发者可以凭借速度上的先发优势,快速推出产品,收费变现。


第二个则是流量红利,独立开发者推广渠道受限于预算,往往只能选择有机流量。但在一个平台成熟期,获取有机流量是一件非常非常难的事情。但是新平台诞生时,大家对新品类天然就会有好奇,而此时市场上供给又是不足的,一旦有什么新产品,大家都会一窝蜂上去体验,并且大量 KOL 会主动宣传,很容易就形成病毒式传播,这一现象在过去一年发生了太多次。


正因为以上两点红利,就像我之前分享过的,在 08 年 APP Store 刚上线,移动端 APP 这一新品类诞生时,一个模拟放屁声音的 APP 每天收入可以过万美金,再比如这一波生成式 AI 早期,一大堆套壳产品,无论是基于大模型还是基于图片生成模型,都很快有了不错的收入。



但也正像我前几天文章里讲得那样,这两大红利到如今正在逐渐消失,慢慢回归到独立开发者做产品的路径上,也就是着重在细分领域,去解决“某类用户的某方面痛点”。今天我就举三个例子来详细讲讲海外独立开发者是怎么在做这类细分产品的。


第一个是我之前已经分享过的Simple Analytics,这款产品是由两个荷兰的独立开发者做的一款数据统计工具,主打卖点是隐私优先,并且把自己作为 Google Analytics 一个更简单易用的替代品。这里涉及到一个极度细分的市场需求,Google Analytics 由于没有满足 GDPR 法规对隐私数据的保护,在法国、意大利、奥地利、丹麦和挪威等国是禁止使用的。去年 11 月份我分享的时候 MRR 刚刚突破 25000 美金,今天看的时候发现已经突破 30000 美金了。这款产品很符合我之前提到的“某类用户的某方面痛点”,网站数据统计工具已经是一个非常卷的赛道了,但这两位独立开发者就是抓住了隐私安全这一细分痛点,同时面向跟他们类似的独立开发者以及小 B 对于功能需求没有那么复杂的这一细分人群,并在这两方面打磨到极致。



虽然产品目前已经有 3 万美金 MRR 了,但这款产品发布于 2018 年的 9 月,也就是过去了 5 年多的时间才达到这一数字。比较有意思的是这是一个完全“Build In Public”的产品,他们特意还搞了一个网页,分享了所有流量、营收以及用户满意度相关的数据。从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从最早 2019 年 10 月 2700 美金 MRR 到 2021 年 7 月突破了 1 万美金 MRR,差不多花了两年的时间。所以这才是海外独立开发者的常态,找准一个刚需细分点,持续迭代,一定能赚到钱,但是想要一个项目马上赚大钱,很难,是需要时间打磨的。



第二个例子是我前几天分享过的帮助网页快速被 Google 收录的工具,大家都知道做海外市场 SEO 非常重要,我们去看产品的流量来源,Organic Search 往往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因此围绕着 SEO 诞生了一个需求非常大的市场,比如帮忙找 Keywords 关键词的 Semrush(3.22 亿美金 ARR)和 Ahrefs。另外这一波生成式 AI 浪潮最早一批落地的应用层 Jasper、Copy.ai 这些重要的场景就是 SEO 文章的写作。但是独立开发者肯定做不了上面这些竞争激烈的产品,只能是继续往细分市场走。比如从 SEO 被 Google 收录这个场景切入,诞生了一个细分需求就是我在前几天分享的,做一个利用 API 提交网站的产品,来帮助用户的网站快速被 Google 收录。主要面向那些技术能力不强的网站主,人群其实也很细分。大家可以猜一猜,这样的产品能做到多少的 ARR?



答案揭晓:我上次分享的 Tag Parrot 算是这个类目跑得不错的,一年时间,ARR 突破了 15 万美金,另外 Indexed pro 则是做了三个多月ARR 过了 6 万美金。不知道大家觉得这样一个收入是多还是少,我觉得对于独立开发者来说其实已经算不错了。但是想要找到这样的细分场景,并且有对应的解决方案,以及做出产品后能够触达到细分的目标人群,这些都是需要花时间并且有实际经验才行的。



其实这个场景还可以继续细分切入,就像我之前讲的,线上 SaaS 类的 Index 工具存在数据隐私长期订阅费两个痛点,于是最近又看到了一款叫GSC Agent的产品,专门解决这两个痛点,在本地跑,而且 Life Time Deal直接一次购买终身使用。此外还可以横向拓展来做差异化,大多数工具只支持了 Google 的 Index,于是最近又有一款新出的产品,主打可以一次性提交所有搜索引擎,比如 Bing、Yahoo 和 Yandex 等等



最后再分享一个例子,更加能体现海外市场的需求是有多细分。大家应该都知道海外信用卡退款十分方便,基本上联系发卡行 dispute 一下,马上就能收到退款了。这个便利也经常被人滥用来薅羊毛,特别是对于订阅制的产品来说,很多做过出海的朋友应该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而对于独立开发者和小团队来说,如果用的是 Stripe 收款,风控非常严,一旦有了几笔 Dispute,马上就会被封账号,这样就会损失一大批用户。比如下图,我随便一搜就发现有人在抱怨自己因为 Disupute 率过高,导致 Stripe 被封,损失了 3 万美金 MRR 的产品。而且对于每笔 Dispute,Stripe 不但会直接退款,同时还会收取 15 美金的手续费。基于这种情况,一个痛点很明显就产生了——降低 Dispute 率



那这里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呢?既然只要用户发起了 Dispute,就大概率会被直接退款,那倒不如直接退款给用户,就不算 Dispute 了,而且还可以省下 15 刀的手续费。那如何在 Stripe 退款前,就主动发起退款呢?这里的一个解决方案就是打时间差,从用户联系发卡行 dispute,到 Stripe 实际执行退款,这中间会有一个时间差。因此就有人根据这一点,做了 Stripe 的插件产品,一旦有用户联系发卡行 dispute,就自动执行退款。



这一品类我目前看到有两款产品,一款是著名独立开发者 Marc Lou 做的,叫 ByeDispute,他自己的 Stripe 账号就是这么被封的,知道了这个痛点所以做了这款产品。关于 Marc 之前也讲过他的故事,他靠给独立开发者卖 ShipFa 这个开发框架套件,赚了 25 万美金。另一款产品叫 Chargeblast,是一个融了资的团队做的项目。两款产品目标都差不多,在具体实现方法上有差异。



以上三个例子都很明显地看出在海外市场细分领域的需求会有多细,这就决定了如果这波 AI 流量红利结束,做出海得回归本质做产品,一定是需要对某个领域有切实的经验和思考,并且围绕用户持续迭代才能做出来的。类似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比如 SiteGPT 开发者之前的项目 Feather,主要面向 Notion 这一细分人群里有无代码搭建博客的细分需求,发布于 2021 年 5 月,两年多的时间,最近 MRR 刚到 6500 美金,还有 PDF.ai 的开发者之前的项目 testimonials,主要面向站长这一细分人群里有收集用户反馈的细分需求,发布于 2021 年 1 月,去年 10 月份公布过一次 MRR 是 7 万美金。我之后有时间会跟大家分享更多类似的例子,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哈。



今天围绕着上篇文章提到的:想要做好独立开发者,核心是抓住用户需求,这一点做了进一步分析。但紧接着第二个问题就来了:“我跟别人做了一款差不多的产品,为什么别人赚到了钱,我却一直没有用户呢?


这种情况在过去一年 AI Wrapper 套壳产品上特别明显,因为大家都是基于 API,同质化都很严重。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做好我上次提到的第二个核心关键点:构建自己的分发渠道。之后有时间我会详细讲一讲这一点,这也是国内做出海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第二点更为重要,而且如果做成了,会更有确定性。我之前也分享过,很多独立开发者的产品为什么火,不是因为产品有多牛,更关键是他们自身就是大 V,自带流量。


关于出海运营增长的技巧,大家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深度干货|我这一年的 AI 产品出海之路




结尾


最后也欢迎正在做出海,但是遇到运营增长和产品 PMF 问题的朋友,加我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微信】)一块交流!


也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分享你的观点!


觉得内容不错的朋友能够帮忙右下角点个赞,分享一下。您的每次分享,都是在激励我不断产出更好的内容。


欢迎关注深思圈,一起探索更大的世界。



- END -


往期文章

深度解读|做出海必看的一份产品报告



海外顶级风投 270 万美金投了一家 AI 数字分身的公司

深度干货|我这一年的 AI 产品出海之路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深思圈
数据请求中
查看更多

推荐专栏

数据请求中
在 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