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ion Pro 即将掀起内容经济的商业革命:Workshop 如何构建注意力资产
VION WILLIAMS
2024-01-19 23:05
订阅此专栏
收藏此文章

本来只是打算写几段话,用于我最近在组织策划的 5 场 AI+Web3 的 Workshop 的补充,想要向参与的小伙伴深刻表达,尽管是一次实验性的探索,但我对这些 Workshop 有着深刻的思考以及未来的规划。没想到一不小心进入心流状态写了大几千字,也算是对 Workshop 这一内容互动形式,所具有的发展潜力的洞察分享。

我将这些深入思考,整理出来并发成一篇文章,以供各位读者学习,也欢迎转发,帮助优质内容创作者被更多的看见。


1

当前线上会议软件的不足

从疫情开始至今,我一直处于 work online 的工作状态,这几年开了大量的线上远程会议,既看到了线上协同的未来趋势,各个技术路线都在加速更好地实现线上办公,但当前阶段,也深感传统线上会议软件带来的各种不足与诸多不便。


我过去几年参加一些线上会议,有些会议参加者在走路、在地铁中,甚至在吃饭,其他会议参与者随着可以听到嘈杂的背景,以及对方在会议中很出戏的外部场景对话,这种打断感一旦发生就完全破坏了对会议内容的沉浸感知,开始形成不具有深度思考性的交流,我作为会议主持人也会极度崩溃。


也正是这样的经历多了,使得我越发厌恶低效、没有思考性的交流,我觉得在浪费我的生命。会议软件应该新增一个设备登录权限,重要会议我能把手机端都给禁掉!


线上 Workshop 的特点

线上会议需要良好的沉浸式、互动式,对会议交流内容的连续交互反馈非常重要,而Workshop 这一活动形式体现了内容的操作性、互动性以及连续性。线上 Workshop 这一活动形成,很好地形成一个注意力相对集中的场域,互动性与反馈性有效降低了注意力丢失的情况,其次构建了一个特定的交流语境,能够帮助参与者高效达成共识,并能敏锐捕捉到很多话语背后的概念隐喻、知识结构等等;


我们需要一个深度注意力空间
事实上,当今人们普遍缺乏一个深度思考的空间环境,这也是移动互联网知识付费,普遍存在的信息接收环境问题,知识被降维在一种单向传播的信息结构之中,丢失了知识在交流语境和概念背景中所滴定的历史深度。知识的有效构建依赖于“输入与输出”的转化正反馈,并要求能够在符号世界中,建立具有因果关系的坐标体系。

今天我们在手机端的阅读习惯,无法构建一个能够对知识,进行因果关联,以及有效正反馈的注意力集中的思考场域。在手机设备中,整个互联网大量碎片化信息杂乱混合集中在一个 6 英寸大小的窗口中,而人类的真实感官同时还在接收这 6 英寸窗口之外的大量信息,注意力随时都会被外部的噪点干扰和打断。

例如,我花了几个小时在电脑端(一个更大的注意力窗口)撰写的这篇关于 Workshop 的思考,你花几分钟在手机端(一个更小的注意力窗口)快速看完,你就能深入理解这些对 Workshop 的相关思考 ?我认为是不太现实的。

人脑的认知神经常常会自动捕捉一些关键的概念,然后你对知识的经验惯性,会自动补齐概念背后的相关性,并形成一个模糊大致的认知,致使你认为你对此已经有所了解,这就是大脑普遍存在的欺骗性。而碎片化的视频流媒体背后的推荐算法,根据你的偏好持续吞噬你的注意力,规训你的大脑并对此形成上瘾机制。

语言符号的堕化与注意力经济的剥削
当今移动互联网在信息传播的客观环境上,其实剥夺了人类获取知识沉淀在其概念背后的深刻意涵,知识被降维成为文字信息的表音表意结构,我将这一现象称之为语言符号的堕化。

当今网络的严肃思考与深度内容越发稀缺,网络流行词汇催生的交流语境,也加速了语言符号的单一化、标签化,用“单一化、标签化”的词汇去指代很多原本很复杂的事物,人类在这样的交流语境中被加速降智,能够理解复杂抽象概念的群体越发稀少,以至于都快形成物种生殖隔离了。

今天我们在移动互联网所面临的大部分困境,都是数字资本主义,使用消费主义这一工具,异化注意力作为一种流量经济的剥削。随着数据资源在未来越发的重要性,如何保护自己的注意力,将注意力转化为有效资产,而不是被利用为一种经济行为,是每一个对此有所觉察 / 警惕的朋友,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你作为一个人类个体,不应该、也没必要成为被科技公司驯化成为生产商业数据的用户(数据肉鸽)。人有人的价值,人类不是商品。

2

OK,回归正题

空间会议与 Workshop 新形态
随着 Vision Pro 带动空间计算的应用普及,空间会议所带来的沉浸式、高密度、强反馈的线上互动会很快推动线上空间会议在深度交谈发展,电脑、手机都是一个非沉浸式的交互设备,人类所处的物理环境随时具备对深度交谈的打断。因此,我对空间 计算即将带来的深度交流空间,对此报以期待,并提前物色了技术团队以做支持。


因此,我今年将实践一系列的 Workshop,也将会在今年探索基于空间计算的活动形式,并争取在明年完全在空间会议中进行所有的 Workshop;随着对未来的技术路径与商业形态的判断,每个 Workshop 都将可能成为一个特点存在的活动空间,正如具有地理性质的线下空间,可以是私人场地,也可以是公共场所,而这也将完全改变我们未来的工作环境,重塑互联网商业格局。

随着 AGI+Web3+Metaverse 在 2024/2025 年的激烈碰撞与融合,作为这一交叉路线的长期研究者,我提前分享我看到的一些可能性:

数字空间对 GenAI 应用与智能体的集成
数字空间将成为承载多媒介内容的深度交互场景,我们可以把文字、语言、视频等不同媒介放在这一空间之中,其次,我们可以将智能体,知识库,甚至个人定制的 AI 服务程序,都可以放置在这一空间之中,你会发现,当线上会议的 Workshop 形式挪到这样的一个线上空间时,Workshop 的内容丰富度将被极大地提升,而智能体与 AI 定制化服务,也将极大地促进人类、智能体、知识 x 内容,在互动交流中被极大地构建在人类的大脑中,录入到智能体的记忆库,并形成程序自动化执行。

听起来很前沿?其实再过半年就可以实现。无非就是把多个工具的使用场景放在空间计算之中,我今天的文字表述有限,观察了几个技术路线的发展进程,预计在今年年底,这一领域的飞速发展将超过我们想象。

Web3 构建空间内容的所有权经济
上面的案例是 GenAI、AI-Agents 在空间计算中,与 Workshop 这一活动场景的前瞻,而在 Crypto、Web3、Web3.0,(请允许我严谨地使用这三个概念的定义,尤其是 Web3 与 Web3.0 之间的区分),对于数据产权的使用场景,也将被极大地价值可视化。

在社会结构理论中,空间与组织具有一体化的同构性,社会空间形成由社会组织所塑造,典型的例子,就是关于城市是如何被塑造的。在 2022 年的加密土地与元宇宙的叙事案例中,其中 NFT 作为对加密空间的访问权限,我认为会在 2024/2025 年开始重新兴起并成为主流,正如 Web3.0 在中国探索的将传统门票上链的作为数字门票的做法,都是基于 NFT 进入特定的空间。

想象一下,Bilibili / Youtube 上的每一个视频预览的方块,都是 一个个可以进入访问的内容空间,有些支持所有人访问,有些支持付费访问,而有些则是持有 NFT 才能访问。空间内容不同于视频流媒体的视频播放形式,空间内容是一种可以沉浸式访问的交互式内容,可以实现在空间中活动记录的回放、活动形式的体验。

每一个空间内容都如同一个可以热更新的空间数据库,可以存储特定主题的相关内容,并且可以通过智能体进行内容交互的智能辅助,例如一个 NPC 内容导游 / 管家 / 商人。数字空间在其内容数据、围绕内容的智能体化体验、智能化程序等等,其价值都将不再是视频形式所能比拟的。

对空间内容的未来商业形态洞察,我们得以做出判断,未来空间内容不再是单一的作为一种例如视频内容的版权保护之类,而是我们要求对所构建的空间内容具有产权的证明。持有 NFT 作为对空间内容的访问权,使用权 or 交易权,会让 Web3 的所有权经济获得真正的使用场景。

空间内容的一种注意力机制
空间内容将会改变碎片化的浏览形式,以及改变注意力剥削的流量经济么?我当下的判断是会改变的。从现实世界的地理空间上看,人类从一个空间抵达另一个空间,是需要行动路径轨迹的,人类的基因塑造了我们对空间环境的感知形态,无法像穿梭平行宇宙一般,打个响亮的指头实现不停的视界穿梭,沉浸式完全感知环境的快速切换,会导致人脑晕眩的发生。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你对着一个大屏幕玩 3D 游戏时,哪怕每隔 1 分钟就把你在不同的游戏中来回切换,从堡垒之夜切换到 CS GO,你刚在堡垒之夜的海岛探索大世界的彩蛋,打开宝箱的那一刻还没看清是啥,就把你切换到 CS GO 中,你还没反应过来就被一枪爆头;从 CS GO 切换到塞尔达传说,你刚拿起狙击枪屏息瞄准,准备扣动扳机射击的一刹那,就把你切换到林克的 BOSS 战之中,你的肌肉记忆让你拿着一把大长剑对着 BOSS 瞄准,而 BOSS 怪直接怼你脸一口火焰范围攻击喷过来... 如果是沉浸式带来的全景视觉冲击,那大部分人很快就会陷入注意力晕眩的状态。

我们换一种思路,我们可以从多层梦境中,探究人类在精神世界里对世界深层结构的探索欲,典型的案例我们可以拿“盗梦空间”为例子,需要从一层又一层的梦境中进入,又需要从一层有一层的梦境中返回。

事实上,空间内容所塑造的沉浸式 ,会让注意力以一种层次纵深的结构,注意力不再是移动设备中的碎片化切割,而是在沉浸式设备中被引导持续纵深进入,注意力得到了极大地满足,但也可能造成现实与虚拟的边界模糊,即人类对自身所处真实性空间的焦点,被重新定位到了数字空间之中。

在此,引用我在《元宇宙对宗教互动意思的超越性,论 AGI 时代的人类精神世界》一文中的几段话:

注:阅读以下几段话,把可能世界构建替换为对空间内容的构建
基于叙事文本所描述的虚构世界中,可能世界是读者用以解释文本叙事中值得讨论因素的语境,例如我们对于一个未知结局的小说讨论,又或者如《小径分岔的花园》中的无限分叉世界的讨论。每个读者都会创造属于自己的可能世界,这个世界由读者自身的知识背景所决定,也是导致读者创造的可能世界与虚构故事中主人公的可能世界出现较大的偏离。
在可能世界的建构中,聚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某种类型的聚焦隐含着某种程度的确定性和可能性。玛丽 - 劳尔·瑞安提出了“再定中心”的概念,通常情况下,现实世界是以“我”为中心的世界,“我”不能移到现实世界之外,因此“我”不能仅仅将其视为一种可能性。

如果一个读者被文本所说服甚至沉迷其中,那么就是放弃自己作为局外人的身份,将自己放在了叙事世界的中心,叙事世界也因此从不可能变为真实。
文本聚焦是导致读者视点变化的因素之一。(互动仪式就是改变视点的核心所在),由于这种基于叙事文本的再定中心将叙事世界作为真实性的关系并不一定是长期且持久的,可能存在连续多次的“再定中心”,意味着聚焦的变化导致可能世界的变化,也就是真实性的边界总是在模糊中被反复聚焦,这一情况也被称之为“假定的聚焦”,这一概念的引用,也是为了凸显作为读者在虚构故事的可能世界中,往往也是存在有反复游离的状态。

空间注意力与内容经济的商业革命
因此,我在此提出一个再定中心注意力经济的新商业理论,这会成为空间内容经济 x 沉浸式注意力经济的一个新的趋势,我们尽量在注意力空间的一层或者二层活动,我认为是一个良好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中心注意经济模式,但如果连续纵深注意力到多个深层结构,则可能会把人类拉进另一个未知的深渊之中,对此也要保持警惕。

后疫情时代的社会协同,已经发生了结构性的改变趋势,因此深入研究用户的需求场景是重要工作,要在低成本探索中,找到未来那个 极具潜力的高增长用户需求场景,基于空间互动内容的 Workshop 就是我认为的其中一个,也适合我这类走研究专家路线的内容创作者。

基于空间内容的 Workshop,集成了知识付费、付费社群 、线上私董会等诸多形式,也会是诸多前沿技术的商业落地应用场景,而我认为,这也会是内容经济的一次商业化革命,因为这一模式 形成了对过往内容经济的降维打击。

3

一些后话:思考与布局
我也在开始策划并设计,基于空间内容的 NFT 项目,用于发放给参加前期举办的 AI+Web3 的一系列 Workshop 活动的核心读者,用于将来内容迁移时,对该空间内容具有持续访问权益;

以 Chatbot 为代表的 LLM 应用,实际上已经开始培养了用户对知识库的可操作性的使用习惯,而空间内容对多媒介数据的天然承载,是一个天然绝佳的,让多模态大模型基于多模态智能体实现与用户的内容可操作性,这一命题也是李飞飞团队的研究方向之一。

其次,如何让可读性内容在沉浸式空间拥有更好的操作性与交互性,也是非游戏化的空间计算团队,针对空间协同办公的发展方向,这些技术路线与产品也都进入筹划布局阶段。

我要争取成为下一代内容创作者的头号玩家,由于我强烈的创作欲与有限的创作力,很多灵感和想法其实都沉淀在草稿中,我认为我应该分享这些好的 ideas,然后 Push 更多的人去做创造,因此也在将叙事小组 Magice Science 推动转型成为下一代内容经济的空间内容 IP 孵化器与创作者经济共创社区,敬请期待。

在前沿领域探索相当不易,别看笔者总是激情满满的写很多内容,在无人区看前方有哪些可以走的路,其实是真的很艰辛,但唯有创新求变才能在 2024/2025 这两年所激起的,科技大变局中生存下来,也希望有更多的技术团队一起突围而出。

合作招募
  • 如果你是空间计算领域的开发者 / 开发团队 / 初创公司;
  • 或者你是探索 AI+Web3 的内容创作者经济的开发团队 / 项目方;
  • 又或者你是多智能体的开发团队 / 初创公司;

如果你在寻求一个代表性的、商业落地场景的案例,欢迎联系我,看看怎么一起合作,探索下一代的哔哩哔哩、Youtube 的应该是什么样的。我在用户侧的需求场景的案例以及内容的传播度,能够形成技术 / 产品的用户使用场景案例,也将成为你的品牌落地案例,助你提前布局未来的兵家必争之地。

合作联系
加微信 Z10850,记得备注合作信息!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VION WILLIAMS
数据请求中
查看更多

推荐专栏

数据请求中
在 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