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进军 Web3 究竟要不要新设立子品牌?
2023-05-30 10:39
Web3Brand
2023-05-30 10:39
订阅此专栏
收藏此文章
一些品牌进军 Web3 时选择直接用推特主账号,一些则创建新账号。


撰文:Rubywang.eth


尽管近期 NFT 市场有所降温,但品牌对 web3 的长期布局并没有减弱迹象:


  • 过去的一周,Nike 旗下的 swoosh 平台售出 5.5 万份 OF1 系列球鞋 NFT,产生超百万美金销售额
  • 在汽车行业,继兰博基尼和保时捷之后,上周奔驰也官宣,严肃进军 NFT 领域


品牌进军 web3 究竟应该用原有品牌,还是新设立 web3 子品牌?




奔驰在官推@MercedesBenz 基础上新开一个 「Mercedes-Benz NXT」的账号,希望 NXT 作为在链上数字艺术与藏品的主阵地,「在 Web3 社区内建立专门存在的长期承诺」。


👇 官推和官网 🔗 https://nxt.mercedes-benz.com


🐻 市并未放慢奔驰加入的脚步官方提到「经过数月准备」,将推出 3 个核心系列 NFT 。


NFT 由创意工作室「0xNXT」策划:


  1. 生成艺术:将与一位著名的生成艺术家和一群收藏家合作(官推关注了 artblocks 的创始人🤔 hmm……)
  2. 发行 1886 个一套:赠送给奔驰的头部顾客(我猜想会作为 membership 解锁品牌的体验与活动)
  3. 设计 legacy 系列:由首席设计官创建,串起品牌故事与历史设计


目前看来,两大用例「Phygital」和「Loyalty membership」已经获得了这些品牌的认同,


消费品牌需要吸引受众的关注,直接与全球年轻人建立联结,通过 web3 构建社区,用 NFT 传递内容与权益价值将会越来越普遍。


作为 web3 标配的 Twitter,应该说是品牌首选官宣的社交媒体。


一些品牌选择直接用推特主账号,比如 @gucci 在官宣和 Yuga Labs 的合作时,就用了 7 百万粉丝的主账号。


体现了与 web3 项目合作是品牌重要策略的一部分,「毫不畏惧」向自己的核心受众消费者传递对 NFT 的信心。


类似的代表还有星巴克(@starbucks),兰博基尼( @Lamborghini )等。


主账号来发 NFT 以及做 web3 合作的优势很明显:


  • 粉丝多,影响力大
  • 向品牌主要受众做了 NFT 教育(也更易受到 web3 核心社区的尊重)


当然 trade-off 就是,毕竟目前 NFT 用户人数占比不高。如果原来品牌的粉丝里大部分都不感冒 NFT,项目的信息很容易在官推其他的消息分享中被「埋没」,甚至可能起反作用。


因此,另一些品牌选择了新开一个官推,比如


  • 保时捷 @eth_porsche
  • 彪马 @PUMA
  • 耐克 @dotSOOSH ( 以及 @rtfkt)


并在 profile 中声明是原品牌的虚拟藏品 /web3 社区自品牌。好处当然是与母品牌有很好的联系同时做好粉丝的区隔,可以发比较多的内容(shitposting 😂 )也不会影响到原来的主流受众。



至于挑战,除了最初的粉丝量与影响力,子品牌的名字如果没取好很容易被认为是 scam 或者相似的 twitter handle 被骗子买了所利用,导致额外的风险和运营成本。


🚨保时捷的推特名以 eth 开头不知道被多少波骗子利用了😓


所以,在我看来比较好的方式是:刚推出的时候以品牌官推隆重介绍,此后长期的内容发布与社区运营用子品牌,建立更强的心智;重要的内容与母品牌保持互动互推,助推影响力。


比如阿迪达斯最初是用官方 4 百万粉账号 @adidasoriginals 推出 web3 项目(与设计师系列更契合)。


后来升级 web3 品牌成为@altsbyadidas 并购买入 Bored Ape 并将这位命名为 Indigo (@indigo_herz)。


设立专属账号并升级为 ALTS 代言大使


这招其实还挺聪明的,社交媒体上大家永远更愿意与「人」而不是「公司」互动,推特上也可以看到很多的明星及 Crypto 名人与 Indigo 系列互动,成为 UGC 的内容来源。


当然,设立社媒账号只是品牌踏入 web3 最初一小步,最终衡量成功仍需与其整体策略和目标一致:


  • 如何验证 web3 的价值,是促进实物销售,提升用户互动还是增加收入来源(虚拟商品)的布局?
  • 发布 NFT 更多奖励原有会员,还是希望吸引 web3 native?


期待看到更多品牌试水成功,web3 之路步履不停。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Web3Brand
数据请求中
查看更多

推荐专栏

数据请求中
在 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