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出品:海外独角兽
排版:Bonnie、Lydia
今天的独角兽公司是明天的行业中坚力量,我们如果想要找到新时代的微软、亚马逊和苹果,就一定不能忽视今天的科技独角兽们。
拾象和海外独角兽的研究一直沿着探索“未来 5-10 年最重要趋势是什么”这一问题答案向前推进,这是我们研究全球科技独角兽公司的初衷。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海外独角兽作为内容开源平台共发布了 122 篇高质量的研究,这些数百万字的内容涵盖了 AI/ML、Enterprise、Fintech 以及 Crypto 等多个领域,既有对 100+ 全球头部独角兽公司的深度分析,也有 Top-Down 对行业趋势的宏观研判,还包括我们走访硅谷后的一线体感。
在筹备半年后,我们在今天推出了「 Global 50」。「Global 50」 是我们关于全球独角兽公司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同时也是站在投资视角下对全球科技独角兽公司的优中选优。我们希望 Global 50 成为有意愿参与全球一级市场科技公司投资人的价值决策工具,围绕这些全球优质资产,拾象也将推出更全面的资产配置产品及服务。
和 「Global 50」 一起发布的,还有「拾象 Fellow 计划」。借助“海外独角兽”这一平台,以知识为桥梁,我们和全球不少好奇心强、富有研究精神的伙伴建立链接,通过线上闭门会、社群、投稿、联名播客等方式促进高质量的认知流动。借助「拾象 Fellow 计划」我们希望通过更系统化、更深度的方式来开展“共同研究”这件事,和对科技投资有独到见解的朋友一起持续研究头部独角兽科技公司。如果您对项目感兴趣的朋友,可在文中查看具体说明、报名参与。
「 Global 50」和「拾象 Fellow」将延续海外独角兽一直以来的开源精神和公共品属性。在旧历新年的前一天,我们将这两个新产品带给大家,也希望在新的一年将海外独角兽做得更加“立体”,伸展出更多触角链接全球华人、共同参与科技大航海。祝新年快乐!
科技展望
未来 5-10 年有哪些重要趋势值得关注?
2022 年,海外独角兽共发布了 72 篇、近百万字的深度研究,我们希望探明各个领域正在发生什么、即将发生什么、哪些环节将捕获最大价值等重要问题。
这些积累是我们推出 「Global 50」的重要前提,所以在正式发布我们的「Global 50」之前,我们想先和大家分享海外独角兽团队关于“未来 5-10 年最重要趋势是什么?”这一问题的答案。
Fintech
海外独角兽分析师:Patrick
2022 年是 Fintech 领域回归正常的一年,我们曾经一度怀疑“硅谷 VC 究竟看到了哪些我们看不透的趋势”,事实证明他们也被 FOMO 情绪所支配。这个领域的早期创新将在 2023 年继续涌现,但是对于海外独角兽关注的成长期公司,“减肥增瘦”和“构建软件”将是我们在 2023 年观察这个领域的主线。
· 裁员是这两年的主旋律,而这对于投资人来说是件好事。
在点评 Stripe 的年度业绩和大回调中,融了千亿美金的 FinTech 独角兽们过得还好吗?中,我们对 Stripe 25 亿美元净利润只产生了“几亿美元”EBITDA 的事实很提出质疑。随后,Stripe 在 11 月裁员了 14%,Stripe 不是市场上的孤例:Klarna、Chime、Plaid、Brex 甚至 PayPal 等公司今年都削减人数。我们预计并且期望独角兽们继续在 23 年控制成本,“去肥增瘦”,同时像 Adyen 这样稳定盈利的公司则将趁机吸纳更多人才;
· 面向消费者的 Fintech 公司正在煎熬,投资人在抱团 B2B。
市场不喜欢非 SaaS 的 UE 和充满不确定性的资产负债表,“B2B Fintech 和基础设施将是 2023 年的重点”已经成为了陈词滥调。我们今年试图在 B2B Fintech 中识别出 Carta 这样的赛道绝对第一名和 Sardine 及 Persona 这样拥有差异化价值主张的玩家,并相信 KYC、一键支付、加密货币桥梁基础设施等泡沫 B2B 赛道的腰尾部玩家将在 2023 年跟 Consumer Fintech 一起煎熬;
· 软件公司和 Fintech 公司的边界正变得前所未有的模糊。
我们在今年研究了三家 HR SaaS 公司,而它们又都可以被称作“Fintech 公司” —— Gusto 要发薪酬,Deel 要在全球范围内这样做,而 Rippling 正在进军企业信用卡领域。在大回调的文章中,我们指出了 Stripe 和 Brex 都在进军更多的软件来加深其壁垒。这是一股不可逆转的趋势,SaaS 和 Fintech 公司希望抢夺彼此的 TAM,这将在 2023 年继续,并且赢家将变得越来越清晰。
Enterprise
海外独角兽分析师:Kefei
Enterprise 板块在 2022 年遭遇了大跳水,不仅二级公司整体市值已低于 2016 年以前水平,一级市场融资事件和融资金额也显著减少。随着企业估值下调,Vista 等并购基金开始活跃,并购事件激增。Enterprise 的调整更多受宏观经济影响,云的趋势和优秀公司的基本面依然强劲。企业上云趋势还将持续已经成为确定性,而当前 Cloud 渗透率还只走到 15-20%,未来还有至少 50-60% 的路要走,基于这一判断,我们仍然看好 Cloud 主题投资。Enterprise 板块的新趋势并不少。
· 疫情前所未有地重塑了企业协同和管理方式,Remote-Native 软件为 SaaS 带来新一波机遇。
Deel 是这一趋势下的代表公司。Remote 对 enterprise 板块的影响还体现在安全领域。我们在 Island 研究中曾提到:就像云计算永远地改变了软件一样,混合办公永远地改变了网络安全。在 remote 场景下,员工分散在世界各地,传统安全方式已不再适用,进而推动了终端安全、零信任等新型安全解决方案的采用。
· 我们在 2022 年的趋势预测中提到“GPT-3 和 BERT 将在极大程度上赋能软件”,今年下半年,这一趋势已经完全显现。
上一代软件完成推动了企业数字化的进程。在对 DataRobot、Grafana、dbt 等公司的持续研究中,我们提出,经过过去 10 年 Cloud 的渗透、Data Infra 的完善使企业数据积累的体量达到了一定规模,数据质量也明显提升,这些“数据原材料”在 AI 时代的需求和重要性毋庸置疑。Software is eating the world, AI is eating software.
· AI 从分析决策时代进入到生成时代。
作为 AI 的基础设施,算力的不断突破支撑了算法模型的训练和创新,虽然算力的机会更多属于成熟企业,但随着 transformer 创新的大模型不断涌现,基于大模型之上开发的应用层出不穷,OpenAI、Hugging Face、Descript 等大模型和 AI 生成公司将会在这个时代捕获属于自己的价值。
Web3 & Crypto
海外独角兽分析师:Jessie
在经历 2022 年的极端动荡后,Crypto 市场加密资产独立于宏观经济的时代已经变化。美联储的货币紧缩政策的被显著传导到加密市场。即便市场经历了 Terra/UST、三箭资本、FTX 等一系列爆雷事件,但在涅槃之中,我们也看到了新生的希望:DeFi 的逆势上涨、以太坊 Merge、Layer2 为 Crypto 为 mass adoption 带来可能。
· 投资者和用户对 CeFi 丧失信心,DeFi 有望再次迎来生机。
三箭资本、BlockFi、FTX、Genesis 等 CeFi 相继暴雷,一方面,用户们都意识到将资金交给中心化平台保管是充满风险的,这催生了对链上自托管的需求。另一方面,Uniswap、dYdX 等链上交易所也在 Layer2 等技术的支持下,体验越来越接近中心化交易所,我们认为,2023 年将有更多链上交易的创新。同时,链上 FBI Chainalysis 这类链上 FBI 也为链上环境的安全性带来了更多保障。
· Merge 和 Layer2 使以太坊变成更好的技术和生态,然而市场预期有待验证。
2022 年以太坊完成 Merge,区块链技术在能源效率方面有了巨大的飞跃,以太坊也变得更加安全。Layer2 在 2022 年百花齐放,无论是目前占据更大市场份额的 Optimistic rollups,还是炒作属性更强的 zk rollups,在过去的牛市中都不乏超高估值的抢手项目,我们将在持续追踪和验证 Layer2 项目能否真正实现我们对于一个更“安全、高 tps、去中心化”的以太坊的预期。
· 稳定币赛道竞争加剧,监管合规问题迫在眉睫。
USDC 等一众稳定币在加密生态中是传统资产流入加密世界的桥梁,代表着加密行业真正的 inflow,同时也是各大交易所所代表的利益集团博弈的“兵家必争之地”,随着 Binance 下架 USDC 等美元稳定币,Aave、Curve 也宣布将于 2023 年推出加密原生稳定币,这一赛道竞争越发激烈。显然监管权力方也有志于参与稳定币的博弈,试图用各种合规手段对其进行限制,监管上的风险始终存在。
Gaming & XR
海外独角兽分析师:NCL
虽然 Crypto Gaming 和 VR 为市场营造出了一个以 Gaming 为核心的“下一代互联网”的美好想象,但我们认为,仅就 2023 年而言,市场面对 VR 游戏应该更加谨慎乐观,与此同时顶尖 3A 游戏工作室将逐渐把游戏平台化,对传统游戏工作室形成商业模式上的竞争优势。
· Crypto Gaming:我们到目前尚未看到一款真正具有长线运营能力的高品质链游。
虽然 Crypto Gaming 有能力拔高游戏商业化能力的上限,但 Crypto Token 高流动性(只有 NFT 的先不讨论范围内)的特性和长达数年的解锁周期也对于团队的游戏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面上大部分机构都在投资传统游戏过来的精品游戏工作室,尽管这些小作坊或许能做出 3A 标准线的作品,但是介于大部分代币解锁周期在 2-4 年,我们很怀疑他们能否持续地推出高质量的运营内容,让投资者得以退出。
· VR 游戏:谨慎乐观,要耐心等待。
VR 主要应用场景除游戏外就是作为显示器,应用场景的匮乏导致应用商店营业额规模极小。比起取代手机 /PC 市场,现在更像是在取代电视 / 显示器。再通过对比了 VR 和主机游戏产业的收入结构,发现 VR 公司收入的健康程度极差,离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很久时间。尽管 Meta 尝试用上百亿美元尝试转动 VR 生态的飞轮,但其 VR 技术主管 John Carmack(游戏行业传奇人物)的离职,以及对 VR 团队员工的裁撤也是一种承认错误的体现。
· VR 交互端尚处于“ iPhone 1 时刻”。
尽管很多人认为 2023 年因为苹果入局 VR 终端设备后,VR 行业将迎来爆发,但我们认为老一代 VR 生态的产品设计将被颠覆或推翻,所以我们将耐心的等待苹果的产品。当苹果设备发布后,大量优秀开发者才会选择入局并开发。我们预计最快 2~3 年后市场才有可能看到让人耳目一新的游戏作品。对于投资者而言,最好的投资布局时间应该是在 2024 年,并在 2025-2026 年的 “iPhone 4 时刻”获得收获、或者选择继续加注。
· 更多的顶尖 3A 大作从买断制向游戏平台化的转变。
过去,顶尖 3A 游戏是类似电影一样高度封装的娱乐形式,玩家在体验了近百小时的游戏内容后就不再会打开,游戏工作室则根据市场情况决定是否开发续作。但随着顶尖 3A 游戏在近几年将游戏开发世界化,未来将有可能学习 GTA5 或 荒野大镖客 2 在线版本,让玩家在游戏中有一个可持续运营的社交空间,并为团队持续带来现金流。这样可持续的现金流和平台化的游戏是孕育伟大游戏公司的重要养分,这让收入不稳定的传统游戏工作室难以竞争。
Global 50
全球最具投资价值独角兽公司
“独角兽公司(估值超过 10 亿美金的一级市场公司)”的概念在 2013 年被首次提出,以“独角兽”这一稀有而高贵的生物来代表金字塔顶端的优质公司。这一概念诞生的 10 年后,全球独角兽公司数量快速爆发。2013 年全球共有 39 家独角兽公司,到 2021 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了 520 家。
“独角兽公司”的激增一度被认为稀释了这个概念的稀缺性,但不可否认的是,“独角兽”仍旧是创新科技的代名词,新时代微软、亚马逊和苹果一定诞生于我们所面对的独角兽公司之中,今天的独角兽就是明天的科技巨头。
独角兽公司的“爆炸”一定程度上是大量资金涌入一级市场的结果,这一现象导致的另外一个结果则是越来越多的优秀公司选择在一级市场上停留而非尽早上市,数据统计,从 1980 年至今,科技公司在一级市场的停留时间从 8 年增加到至 16 年。考虑到全球宏观经济对于衰退的预期,以及 2022 年美股大跳水导致的 IPO 受阻,未来 2-3 年这一现象仍将延续,过往可以通过二级公开市场交易的早期增长阶段的科技公司价值将更多地以一级市场股权流动的方式进行。
Source:海外独角兽投研团队整理
为了更好地提供全球独角兽资产配置服务,经过近半年的筹备后,我们发布了「 Global 50」。Global 50 是拾象投研团队对于全球优质独角兽公司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在持续研究头部独角兽公司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对公司形成判断,另一方面也对于全球独角兽的全景更加清晰,这些积累是 Global 50 诞生的前提。
「Global 50」 是我们对全球独角兽公司的“优中选优”。在全球 1000 多家公司股值超 10 亿美元的公司中,我们选择出 50 家上榜,这些公司是我们眼中最具投资价值的独角兽公司。
幂律定律在科技领域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头部公司永远捕获行业最大价值。参考二级市场公开市场, 绝对来看,美国科技股总市值从 2013 年 1 月的 $2.5T 增长至 2023 年 1 月的 $10.2T;而 FAANG Stocks(Facebook, Amazon, Apple, Netflix, and Google)从 2013 年的 1.14T 增长至 4.85T;可以说近十年 $7.7T 的增长中,有 $3.71T(48%)都是这 5 家公司贡献的。
一级市场科技公司同理。对于投资人来说,如果要参与下一个数字浪潮的价值、捕获相对高确定性的回报,参与全球头部独角兽公司资产是一个可选择不仅可以捕获行业 beta、还有一定机会获得 alpha 的超额收益。
相对于二级市场公司,一级市场公司的“神秘性”让投资者缺乏充分的信息作出投资判断,我们希望提供一个更体系化的模型,对投资人对独角兽的估值和定价形成参考。基于「Global 50」,我们还会在未来推出更全面的全球性投资配置产品和服务,为参与下一波数字化浪潮提供通道。
「Global 50」 也将延续我们一直以来坚持的开源精神和“公共品”属性。「Global 50」 将随着我们研究的深入进行动态更新,为了将 「Global 50」 的价值最大化,我们也欢迎对这一话题有洞见的朋友给予更多观点和建议,共同将 「Global 50」打磨成一个价值工具。
以下是我们首次发布的「Global 50」:
💡
您还可以通过收藏我们的开源文档持续关注更新:https://shixiangtech.feishu.cn/base/bascnIPFoOmtonyD1GHdnWbtI4b?table=tblBIJY4gqDzDJxO&view=vewYVEdXGv
拾象 Fellow 招募
汇集“航海家”们,
和拾象团队一起共同探索未来十年
作为一个认知开源平台,我们通过海外独角兽持续开放内部研究 memo 的同时,也和全球不少好奇心强、富有研究精神的伙伴建立了联系,通过线上闭门会、社群讨论、投稿、播客联名等方式让认知流动起来。海外独角兽的公共品属性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被不断强化。
今年我们想把“共同研究”这件事做得更系统化,也在今天正式开启「拾象 Fellow 计划」。拾象 Fellow 目标在于汇集对科技投资有浓厚兴趣和独到见解的朋友,和拾象投研团队一起持续研究头部独角兽科技公司。本次为「拾象 Fellow 」的首批招募,我们将通过公开招募和邀请推荐的方式进行,计划招募 15 人,项目为期一年.
作为拾象 Fellow,我们希望你(以下条件至少满足 3 条):
1. 在 SaaS / Fintech/ AI / Crypto/ XR 中任意行业有 3 年以上经验,对行业有洞见,在 「Global 50」 里的公司工作过更佳;
2. 对科技有强烈的好奇心,有追踪硅谷前沿趋势和创投主题的习惯,能说出自己欣赏的科技行业投资人、投资框架;
3. 能以投资的视角研究公司,在一年期内至少能在海外独角兽平台发布两篇公司或行业研究,或至少在 Fellow 社群做两次行业分享;
4. 能以投资视角判断公司,在一年期内至少参与拾象的 5 次项目投决会并对项目进行中肯的评价和打分。
作为拾象 Fellow,你能在拾象获得以下权益:
· 拾象投资团队一起研究全球最头部公司:培养全球视野和一流的投资品味,拾象 Fellow 的研究将在海外独角兽发布,并获得行业影响力;
· 全面的投研支持:拾象内部所有投研资源(包括但不限于投研、投研讨论会 、投研工具、研究方法培训等)将会在 Fellow 项目期间开放给所有拾象 Fellow;
· 高质量的人脉网络:拾象与一线行业专家、投资人交流的机会
· 更多增值权益:全球头部独角兽公司的投资参与权,未来可能全职加入拾象或成为外部合伙人的机会;
· And more …
如果您符合上述条件,并有兴趣参与我们的 Fellow 项目,欢迎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填写问卷。
延伸阅读
拾象硅谷见闻:寻找下一个黄金 10 年
拾象硅谷见闻系列:Fintech 的信心如何毁灭与重建?
2022 年,为什么比特币和特斯拉都跌了这么多?| 阶梯计划
OpenAI 与 AIGC:改变人类生产范式,通往“万物的摩尔定律”
为什么我们认为 Global SaaS 值得投资?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