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营销人才如何为 DAO 赋能?
时间:12 月 15 日周四晚 21:00 (UTC +8)
Brand3DAO Pop-up AMA 第二期,联合电鸭社区和 0xCreator DAO,邀请到来自 FWB 中文社区、Buidler DAO 和 MixLab&BookDAO 的嘉宾,畅聊品牌营销人才进入 web3 后将如何给 DAO 社区带来能量。
活动回顾
我是 Cedric,来自电鸭社区,主要在负责电鸭社区的 Web3 转型和 branding and marketing 这一块。电鸭社区是一个已经运行 9 年的面向开发者的社区,在这 9 年中,经过几次品牌转型,在 2019 年的时候彻底定下了最后一次的品牌转型基调,之后就改称电鸭社区。我们目前已经触达了接近 3 万名主要是 Web2 前后端的开发者,社区里面还有一部分是运营、其他非技术性的工种。我们社区的核心是一个寻求 work life balance 的一个社区。
大家好,我是 Silicon,目前是 0xCreator DAO 的核心贡献者,我们DAO 和一般的 DAO 不一样,是目前少有的在创新、探索、以 DAO 的形式去有组织性地去建设一个具体的项目和产品,所以这个里面其实也有很多相应的启发和感受。
之所以和 Brand3DAO 一起来尝试做这个 Space,是因为我们会发现,品牌对于 DAO 的作用,相比于公司来说可能更加重要,像我们自己很多实践过程中会发现说无论是吸引用户还是吸引 builder,品牌的叙事都非常重要,也非常期待能够进一步和大家探讨分享有关品牌的构建的看法和经验。
我是 Frank,我现在是在 Buidler DAO,主要负责运营和投研,也是 Co-founder 之一,我以前在 Web 2 做过 consulting,也负责一些 marketing 相关的工作。
可以结合 Web2/Web3,一起来聊一聊品牌营销和为 DAO 赋能的这个话题。我们其实是一个立足于华语,正在走向 global 的一个 Web 3 人才和项目的网络,我们其实在品牌上一直在树立深度硬核的 IP,所以我们 DAO 内的核心贡献者都是 Web3 的研究员、开发者以及市场运营的同学,我们在整个业务逻辑上是一个 Web 3 华人的孵化器,已经接触了几十个华人创业项目,有十几个项目在我们 DAO 的孵化过程中。
大家好,我是 BookDAO 的发起人,我们 DAO 是小众也是比较新的,今年的 6、7 月份才正式开始发起。我们的 DAO 是为了写一本书,书名称是暂定叫“元宇宙创业图谱”,目的就是为了将 Web3 或者在元宇宙产业的一线实践者的经历,跟产业对接的经验在书籍当中能够展现出来。我们这本书是以 Web3 以及共建的形式发起的,走了两套形式,一套是线下跟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合同;另外一条线,就是探索一些 Web3 版权和创作的经历。我们本身是有一个更大的社群,叫无界社群。也希望在共创共建的过程中,在不同的专题下,我们的成员产出一些贡献的内容,然后再把大家共建的内容也放进我们的书中,形成一个比较流动性交互性的一本书,最后呈现的结果就是大家的一手经验,在行业当中有专业性的科普。希望做到跟 Web3 或者说元宇宙这一些书籍不同的地方,就是希望大家看了之后,真正能够去上手来发起自己的项目,做自己的设计创意,希望做一个信息的传播者和对接者,将这个供需关系进行一个对接,来服务于我们传统行业,想要在 Web 3 行业领域当中进行转型的。我们做一个平台来进行共建活动和信息交流,后续也会开展各式各样的共建活动,教育活动,包括工作坊活动,所以借我们共创出书为契机,来搭建 Book DAO 这样的知识授权平台。后续也是希望能够持续地对接前沿的项目,以及落地的传统的行业,或者一些实际的项目企业,能够跟他们真正的落实到最下沉的领域,作为一个对接的平台。目前还在一个非常早期的孵化过程中,希望跟大家多多学习。
Zhoumo 0xCreator DAO
我是 0xCreator DAO 的品牌负责人,我们 DAO 致力于帮助创作者发行链上的付费内容,同时我们的产品即将上主网,欢迎大家关注。
我个人之前在 Web2 主要是做品牌营销,后面转做市场咨询,对整体从品牌到运营这一块都比较熟悉。自己主要是在关注青年社群和青年文化,也会做一些内容创作,关注数字人、虚拟主播这样的青年文化的内容。期待跟大家聊一下作为品牌营销人能够怎么样在 Web3 里面去赋能。
大家好,我是景。是 FWB DAO 的成员。FWB 中文区将持续更新关于 Web3 生态的研究文章,也会不定期举办一些活动,然后欢迎大家来玩。
Jennie Brand3DAO
我们今天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主题呢?源起是我们看到联合主办方0xCreator DAO他们有发起一次内部的品牌建设的共创,我们觉得是一次非常有意思的尝试;同时,因为我们Brand3DAO的愿景也是希望能够去聚集一批原本在 Web2 传统品牌有营销增长经验的人去参与到 Web3 的建设中来,并且能够让 Web3 的项目在这样一批品牌营销人才的赋能之下去获得不管是早期的冷启动,还是高速增长期的品牌的力量。所以我们认为,对于想要进入 Web3 的品牌营销人才,DAO 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切入点和实践的沃土。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这些品牌营销人才将如何为 Web3 的世界带来有别于其他技术人才独有的能量。
我们今天第一个问题,各位 DAO 在启动运行和增长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哪些问题?目前是怎么解决的?有没有一些比较好的案例来分享给大家?
电鸭社区整体在 Web2 里面的增长还是比较顺利的,因为我们最开始的一批初创团队,本来就是抱着一步一个脚印、慢节奏地去做。所以说整个积累还是相对比较自然的。目前从我开始去做电鸭 Web3 的转型,到现在应该已经有 2 个月时间了,但是电鸭社区里面的用户并没有很好的全部转化过来。目前问题是出现在三方面,第一方面是翻墙的问题,对绝大部分的国内的普通用户而言,这其实是第一道坎,是会阻碍绝大部分 Web2 的用户进来的。第二道坎是,大家可能对 crypto 没有一个很正确的理解,绝大部分人的认知还停留在炒币的层面。
所以我们也在想以什么样的角度能真正的让用户去了解或者认识这个领域。我们现在也在做一些转变,我个人在尝试着从一些比较好的项目,或者真正对于开发者友好的,这些出发点去做切入,让他们能在开发、在学习,在培养个人技能的过程中去了解 Crypto 行业。
我觉得可能拿电鸭作为一个好的案例,它并不能算一个好的案例,我们只是在摸索和尝试阶段。我更愿意跟大家分享的是一个以前在游戏行业的案例,游戏行业里面的一个案例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一个游戏叫极乐迪斯科,它是一个由一个叫做ZA/UM的工作室组成的,然后这批人他们本来是一个文学性的社团。但是他们最后因为他们想利用游戏这种渠道去做一个很不一样的东西,做一个真正能让大众所接受,并且能让大众思考的一个东西,他们围绕以这个很简单的兴趣为基础,他们最后凝聚并且做起来了。
我相信一个好的作品最后出来,一定是要有这么一批能把他们的热情,能把他们的才能凝聚起来的,以兴趣为驱动的,这样一个小的团体,或者说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形式,他们去做这件事情,然后再由资本去推动,让他们能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获得正反馈,最后这个事情才有可能做成。ZA/UM 做的这款游戏在 2021 年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一个游戏形式,在当时的游戏评论界是每一个人都给出了极高的评价,也就是这是一款叫好叫座的游戏,但他们是一群作家所完成的完成的。
我觉得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他们并没有把自己称为 DAO,但是他们所做的事情恰恰是我们想做一个去中心化的组织的人所想做的一个事情。我觉得这是近一两年我能看到的一个最好的实例。
我觉得更难的是什么呢?更难的是能不能以一个 DAO 整体做一个项目,比如 Web3 早期特别经典的例子,以太坊,开发者团队结合大家那么多人提案去一步一步做优化,做迭代,是很难的,因为不仅是你要有兴趣,而且你还有我们叫共同知识,就是你要对这个整体的执行的项目,你得有个共同的知识。
其实像我们 0xCreatorDAO 其实有点类似第三种,我们是以一个 DAO 的形式去有组织的做一个这样子的具体的产品。所以里面其实我们遇到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是兴趣问题,但如果再往深刻地说,其实不是兴趣问题,因为基本上加入 DAO 的人都是有兴趣的,但是问题在于是你怎么把一个非常泛泛的兴趣。比如我对创作者经济很感兴趣,我觉得你们做的是很酷,变成一个很具体的。比如在公会里面我要做产品的模块的设计了,我是否内心觉得它是有价值的,它是否真的是能体现我的兴趣,这个转化过程是最难的。我可以举一个非常实际的例子。我们当时所有产品公会的人一起,大家拉了一个会,就想聊我们下一版大家一起可以聊一聊想上什么新的功能模块。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大家都有兴趣,大家都对叙事有基本的理解,但理解可能比较浅,因为很多伙伴是刚加进来一个月左右。这个时候很难进行一个系统性的、深刻的讨论,因为大家可能认知共识都没有达到一个比较充分的状态。当然这个时候你也不可能像传统公司一样,我直接安排这几个模块,你要做这个也不太现实。对于 DAO 体制来讲,所以我觉得其实为什么我觉得品牌很重要,因为品牌我觉得它会比传统的所谓的兴趣或者话题更深刻一点。品牌它代表的是一种更深刻的 insight,你对你要做的事情的一个深刻的洞察和理解。有这个理解其实可能就会能够更多地帮助到我们具体的每个 builder 去理解自己所做的事情,在整个 picture 里面的一个位置。
所以总结来讲,我觉得在尤其在有组织性的以 DAO 的形式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你如何去驱动每一个不同位子上的人,他对于自己所在做的具体的一件事的强烈兴趣和动机。而解决这个问题,其实我觉得还蛮需要艺术的。你要怎么样能够让他明确知道我做的这个事情和整个 DAO 的愿景和理念是有一个逻辑关系的。而且还有一点是,不可能跟每一个人打电话去聊,这个是很难的, 成本基本上 hold 不住,因为 DAO 内人太多了。所以这个时候你一定需要通过系统性的品牌叙事,包括通过品牌下面 DAO 内部的一些这种文档,一些文章去尽可能去让大家去理解。
我觉得前面两位大家都说的非常好,我再稍微补充一下,在创立的早期遇到的问题,我觉得有很多共通之处。当时面临的问题也是我们吸引进来的最最早的一批用户,其实大家是不够 Web3 native 的,很多这个建设的调性,包括我们要一起做的事情也还在探索。Silicon 提到的,我们是要做一个 social,在这个 social 到里面大家去做什么,实际上并不会跟大家去做严格的要求,这个时候,如果用一套标准的这个这个经济模型,或者是一个严苛的制度去要求大家,在早期实际上是很难成立的。所以在这个阶段,在 Web2 就要做好品牌定位。在 Web3 打造一个项目或者一个道德共识是最为关键的。所以我们当时,就在不断地去探索自己要向这个外界传递的共识,以及我们通过何种途径去传递是非常关键的,当时我们想到,业内有很多去做这个 Web 3 入门或者是一些浅层的内容输出,也塑造了一批这个这个优秀的品牌。我们在想能不能去做一些真正深度硬核的 IP,包括共识的打造。所以我们从设立的开始,我们就做一些战略取舍,去放弃掉简单的入门的内容。我们专注的在各个渠道去引导我们的用户,做一个深度硬核的技术向和投缘向的这个 IP,这个时候,其实大家对于整个 DAO 这种深度,硬核的这个共识,以及我们正在建设行业的这个共识会逐渐形成起来。
我 callback 刚刚 Silicon 说的一个我觉得也特别正确,就是我们需要真正牛的 DAO 都是可以去做出一些 DAO 内原生的好项目出来,并且以 DAO 的方式去把这个项目运转出来。所以我们在早期就是克服了非常多的困难,试图去从 DAO 中去孵化一些原生的产品和项目,然后事实证明我们也确实确实做到了。然后这些原生的项目,比如说我们做了这个安全插件,我们也有做NFT分析工具,然后我们也做DID 的等等一系列的项目,而这些项目其实都是奠定了整个 buidler Dao 真正是在做事情的这样,就是真正去 build 的一个行业的一个基调。我在想,我们这一套品牌共识的打造,在一开始定位明确之后,实际上就是一个边做,然后一边与这个品牌影响力提升,加强交相呼应的这样一个过程。然后逐渐的,我觉得一个 Web3 的品牌会慢慢的立起来,然后当这个社区的核心贡献者都开始相信你的共识的时候,这个社区的激励和它的运转也会更加的健康的运行下去。
我非常敬佩电鸭社区,坚持了运营了 9 年,在这么大的用户基础之下,孵化 DAO 才可能有坚实的保障,DAO 它才有用户的来源,还有就是宣发的途径,和一些我们内部的渠道。三个缺一不可。所以白手起家的 DAO,除非创始人本身就有自己的私域流量,否则是很难启动的。我还听过一个观念是,每一个 DAO 都是创始人的一个放大版,DAO 本身的特色以及调性,都跟它的核心创始人们是密切分不开的。所以在发起的孵化 DAO 过程中,要么依托一个母体或者母社群,要么就是本身创始人有自己的私域流量,这样 DAO 才有比较平稳的过渡期,从 0 到 1 有资源涌进来。
当孵化有了一个基础的架构,如何驱动我们的共建者能够持续地做项目?其实我比较不安于仅仅是兴趣驱动,我会在共建者的当中,我会想方设法把权益到底对接上,这个权益不仅仅是一个兴趣的权益,也不仅仅是经济的权益。因为我运营 Book DAO 也快半年了。这个过程当中,其实我是发现有驱动力的成员,大概是分三类。
第一类是学习者,他可能是圈外的人士,但是有非常强烈的想转型,想在 Web3 或者新事物当中寻求机会的需求,所以他是非常乐意地去参与共建活动,尤其是知识性输出,比如资料整理,还有一些活动的策划,因为他在活动策划过程中可以对接到大量的这个人脉资源,他是非常乐于去获得的。只要是有活动或者项目,他们都是非常乐意参与,因为他们要学知识,要接触新的朋友,切入圈子里面的人。
第二类就是影响力驱动,因为 Book DAO 是出书的。一个人的兴趣驱动最大的一个导向就是出名,或者获得成就感。因为可能俗气点说你获得金钱的收益,它仅仅只能满足你出名的一小部分。因为钱可能是通过辛苦一些辛勤的劳动换来的。但是出名这个事情是很难通过传统意义上的辛勤劳动或者按部就班地做一些事情来达成。他们觉得写书是一个出名的事情,或者能够提高自己影响力的事情。影响力驱动对我来说是有安全感的,起码不会是一厢情愿或者单纯的兴趣驱动,可能到一两个月成员中途退出了,后续我会很麻烦。
我就从一个参与者的角度去说可能在这个品牌它有什么样的一个作用,我自己其实是作为几个核心 DAO 的核心 builder,然后去推动过一些项目或者活动的,然后在这过程中我会发现可能主要是有三点会比较重要但常常被忽略。
Jing FWB DAO
其实对于一个 DAO 来说建设者的兴趣和能力都很重要,只有贡献这个意愿还不够,越想要实现一个专业的效果,越需要专业的人才,然后针对不同的项目,所需要的人才有不同的门槛,FWB 打造品牌的方式,首先就是设置一个很高的门槛,保证这个成员的质量。
FWB 的成员是即使没有 Web3 也能生活得很好的人,也可以说就是在 Web3 之前,这些人就已经具备了较高水平的这个创造力。其次,它的运营是坚持由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尽可能保证所有产出的质量。当然它这个高门槛也给这个成员的增长会带来一些问题,就是 FWB 会遇到许多批评,比如加入它的门槛比较高就首先你需要填写一个申请表,在通过申请后需要购买一定数量的代币,之前的门槛就是 100 个 token,然后被诟病这个精英主义化和门槛过高以后降低至 75 个。
FWB 这个 discord 是按照这个 Digital City 的概念设计的,它会试运行一些 sub DAO,比如在纽约伦敦和洛杉矶,然后后面就会慢慢将线下活动扩展至全球 20 多个城市,为了吸引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这个线下活动,专门设置了一个 local membership,这个加入门槛就是只需要,持有 5 个代币即可,然后当然他解锁的权益也是有限的,只能解锁 Sub DAO 的一些功能。
在这个规则下吸纳了大概是 1200 名 local membership。
FWB 它是坚持高质量慢速扩张的,基于这个原则,也就放慢了吸纳会员的速度,然后在今年 10 月份有成员发起了 the merge 提案,就是一直保留 former membership,然后取消这个 local membership,目前这个提案已经高票通过了,然后在 23 年 1 月份还会进行第二轮投票。
最近有一个案例分享,就是 12 月初,中文区邀请到迈阿密,伦敦和上海的一些艺术创作者一起聊一聊,20 周年的迈阿密巴塞尔艺术节,还有 FWB 与轩尼诗的一个品牌合作项目咖啡 Eleven,NFT 持有者可以参加一些线下的活动。他这次活动主要是轩尼诗这个品牌,非常看重 FWB 的文化属性,想要融合这个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探索一下有没有更多的可能性。咖啡 Eleven 他也是想要激发 Web 3 它作为 1 种文化现象的力量,也是通过这次活动,让各位艺术家能通过创作来互相联系,彼此赋能。咖啡 Eleven 这个主理人想通过 FWB 把它这个品牌能做到全球去办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活动,然后把这个品牌关系都带过去。
Jennie Brand3DAO
接下来的问题是,在当下,其实品牌营销人才的能力栈去应该如何去匹配?以及对于想要进入 DAO 来贡献和建设的这些品牌营销人才,各位都有什么样的建议呢?
但在 Web2 跟 Web3 这边有一个对于主导型的品牌人才会有一个相对有点小的挑战,之前可能作为品牌方,你去跟用户对话,就单纯是双向互动,但其实像 Web3 这种直接接触到你的社区的用户,甚至说他们社区里面有一些用户的 builder 能够去更好的去发表他的意见,那么这种我觉得跟 Web2 的那种互动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所以 DAO 可能需要有一个叫 facilitator 这样一个角色,目前关于企业内部的一些体系里面叫做引导,也可以叫主持人,但一般我们是叫它引导的角色。因为如果说你想作为一个主导性的品牌的话,你肯定脱离不开去引导跟你的用户跟你去聊天,跟你去反馈,同时的话你还跟核心成员怎么建立这个 DAO,然后核心为什么想要建立这个 DAO,以及这个 DAO 未来的这个品牌怎么发展,都离不开一些沟通。
所以其实我觉得如果在整个 Web3 的体系里面,相对于之前单纯的看了用户反馈去调整,这中间可能加了一些比如在 Discord 和 Twitter 里面会有更深度的互动。还有一条线其实我觉得偏向于是有一点,可以叫被动型,或者 DAO 它可能已经有自己的规划了,品牌可能只是去增色 DAO 一个工具。类似于像这样的角色,我觉得它会更偏向于目前 Web2 已经有的这种能力站,无论是运营还是整个内容,还是整个营销?你的技能迁移过来之后其实只是换一下。可能你在之前可能是在比如国内生态,可能是在微信里面会多一些,在微信里面或者在哪的群里面去聊的更多一些,变成了一个可能比如 discord 这样的整合型的一种社交的工具,可能仅仅是这样子。
如果有些 DAO 他们有些品牌营销人才想进入 DAO,想要去做一些贡献,我觉得其实最落地可以做的一方面你可以成为一个主导型的人才,你可以主动的去在一些 DAO 初期或要落地的时候去跟核心团队去多聊一聊你自己能不能去帮他们把整个的碎片化的体系给立了起来。同时如果 DAO 整体它有一个规划了,可能有自己的短期的策略或目标。其实用品牌人才最直接和最能够看到的实操的,看一下能不能通过一些你的策略规划落地一些活动,去看一下这些策略是不是有效的,能不能促进社区的创作。因为其实 DAO 它本身来说就是人和人之间的结合,和各种关系网络。其实我觉得品牌可能在 Web2 的世界里面,它之前可能是一个很宏大的地方,但其实到最后你还是要说给用户听,同时用户他不像之前可能你们是隔了一个平台,在 Web3 的世界里面,他甚至可以直接私信你,可能就直接说,我对你最近做的活动有什么看法。我觉得是相对之前距离是缩短非常多的。
第一个问题就是品牌营销人才,他可能首先要转变观念,就是要尽可能地了解 Web3,然后了解这个传统的营销方式和 Web3 营销方式的不同之处。比如这个传统的合作模式可能是品牌或聘请一些代理机构来帮他制作一些营销方案,然后或者品牌向一些创意者付费,然后来制作一些内容,它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营销模式,弊端就在于有相同爱好的这些消费者之间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联系。在 Web3 这个品牌它是可以形成一个个由志同道合的粉丝组成的这种专属会员的俱乐部,从而更好的达到这个营销目的。所以在这个粉丝社群中,自下而上的营销会越来越普遍,消费者同时他也是创造者,就是哪怕只是表达自己的喜好,但是他个体的喜好很有可能去决定这个产品的方向。其次这个营销人才可以通过实践来探索自己的能力圈边界在哪里。就是通过一次次的参与,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然后才能更好的判断哪部分比较适合自己。
针对 FWB 来说,首先是需要与自身 Vibe 相符的这个品牌营销人才,然后同时非常看重这个人才的能力,就通过了这个严格的申请门槛来把控,这一点在已经进行的一些外部思维和品牌的合作中,担任的是一个创意机构的角色。对于想要进入 DAO 的品牌营销人才,我有三点建议,第一点就是在参与建设之前,你一定要观察一段时间,就是看看个人的兴趣与 DAO 的这个 Vibe 是否契合。第二点,就是你要判断一下个人的目标和收获的日期是否一致。第三点就是你要持续不断的学习,然后培养这种能够快速习得新知识的能力。
Jennie Brand3DAO
这个其实也是真的给到了很多想要进入 Web3 来建设的人非常好的一些建议,包括可以需要提前观察以及需要持续的不断的这个学习而且需要去评估自己的这个能力范围以及加入 DAO 去贡献之后能够收获到的这个目标之间是否有相互匹配的这么一个关系。下面自由提问。
我想听听看对于我们这个Brand3DAO目前大家的一个理解,或者对我们的一个Brand3DAO的一个印象是怎么样的,如果说我们能够在就是Brand3DAO这一块或者讲故事这一块更加加强的话,有一些什么样的更好的建议?
我讲讲可能假设我自己进来,然后我可能帮上什么忙?如果我现在过去,Brand3DAO怎么样把这个故事讲开的话,我觉得可能更开放性一些,把它设置的内容会更广,它不仅仅是一个品牌,因为在 Crypto 里面,品牌的定义是有很多种的,它可以是视觉化的,它可以是一种符号化的,可以是一些各种各样的形式。没有那么局限,一个更开放的形式,然后更多的渠道去讲关于品牌关于文化的这个故事会能吸引到更多人。但是我觉得现在Brand3DAO其实已经就是这一块已经做得很好了,不管是品牌设计,还是说现阶段的做市场的方式。嗯,加油。
我觉得定位挺好的,就Brand3DAO就是做这个 DAO 的品牌,我觉得 DAO 是相比于公司更加需要品牌的,因为公司品牌主要是用来吸引客户,吸引用户。
其实 DAO 是会更加的需要品牌,因为它不仅需要去吸引未来的用户,还是需要去吸引核心的 builder,甚至说可能到在早期第一天就非常需要品牌,传统的产品,到了后面才会逐渐把品牌给重视起来。但 DAO 的话,我觉得第一天就需要一个非常清晰的品牌,所以我觉得其实这个需求是非常存在的。
另外是因为我之前看了一下Brand3DAO的 twitter 其实我个人是觉得咱们 twitter 就是我第一感觉像是面向海外的但其实后面发现有很多的一些内容就无论是微信群还是一些 Space 的主题都是中文写的。所以可能这个会让我有点 confuse 吧,但我觉得整体是很 OK 的,而且我也很期待咱们的就整个能够对 Web3 的很多 DAO 能够有很多做品牌的启发。
OK,谢谢周老师,我们 Twitter 上中英文这个交替的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我们现在可能接下来要考虑的一个转变的方向,我们在前面 2 个多月运营的时间里面,主要还是面向这个中文区的用户,所以说有一些这个活动,或者是一些联合发布的,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会主要用中文。我们接下来会有一些产品在开发中,之后可能会把一部分的重心往海外去做。所以在 Twitter 上面我们也会去,这个权衡好中文和英文这个信息的这么一个关系。
我记得好像 Brand3DAO是在双十一的时候去与一些品牌举办了一些联合活动,所以我特别期待就是Brand3DAO能尽快的与某个品牌有一些落地的应用。
这个也是我们特别希望能够来落地做的一件事情,目前呢也已经有在跟一些品牌做一些这个共创的合作了,然后也这个欢迎大家来共同期待一下。那我们今天的 space 就到这里。感谢各位嘉宾的参与然后也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我们!
欢迎持续关注 Brand3DAO AMA!
欢迎各品牌方与项目方咨询合作!
合作微信:Jennie(Brand3DAO Co-Founder)
招募持续进行中: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