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属于老雅痞原创文章,转载规矩不变,给我们打声招呼~
转载请微信联系:yaoyaobigc,更多 DAO、Web3、NFT、Metaverse 资讯请关注老雅痞👇
导读
今日FastDaily共推送 3 篇文章。
NFT 项目正在摸索新的玩法和模式,越来越往“品牌”去靠近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蓝筹们的熊市建设。推荐阅读第一条,我们的原创分析文章。
注意力经济一词最早是由 Herbert Simon 于 1971 年提出的,Web3 时代,作为用户的我们正在尝试夺回注意力经济的主导权,换言之,就是要由用户自己决定看什么,而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经济价值也将由用户自己进行把控,即实现创作者经济。推荐阅读第二条,我们的原创分析文章。
人工智能正在成为一个有用的作家助手,作家们正在选择这个工具来增强自己的创造力。AI 正在改变写作过程的展开方式。推荐阅读第三条。
周五啦,毫无意外,大佬问 DAO又要来啦!本周我们打算聊聊机会,哪里的机会?必须是 Aptos、Sui 。本次豪华嘉宾阵容 9 位大佬齐上阵,一网打尽各种意义上的机会,咳咳,话只能说到这里了,懂的都懂。老规矩,在本文中找到海报,扫描二维码,添加到我的会议,本周五晚 9 点,不见不散。
237| 作者
Web3 的时代之变
旧世界里,价值通常被视为是人类无差别劳动的凝结,而价值的来源往往是土地、工具等实体存在。1983 年,互联网横空出世,自此,生产方式和价值来源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
你可能想要阅读:
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通常以数据作为一切设施的基础和信息的载体,而数据则具有前所未有的物理特性:即客观存在,但却无物理实体。这意味着其产生将不受物理空间的限制,自然也不会被物理法则所约束。
因此,数据开始以一种近乎蛮不讲理的方式野蛮增长。毫不夸张的说,在你看这段话的几秒钟内,数据世界已然日新月异。Twitter 上已经发布了 6,000 多条推文,YouTube 上上传了几十个视频,Instagram 上发布了 1000 多张照片,Facebook 发布了近 30,000 条新内容。Portsmouth 大学物理学高级讲师 Melvin Vopson 甚至认为,在 150 年后的数据单位总和将超过地球上所有原子的数量。
当然,上述这些只是宏观的数据,它们意义有限,甚至有些骇人听闻。不过,从实际感受上也确实能佐证一些问题。
从前,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人。一张报纸甚至就能满足我们几天的信息需求,而现如今,我们面临最大的信息问题却不再是获取和来源,而是甄别和筛选。在这几个词的微妙对比之下,我们可以发现,现代社会最为的稀缺资源已经开始由信息变为我们的精力,或者说注意力了。我们常说的注意力经济也由此而来。
注意力经济一词最早是由 Herbert Simon 于 1971 年提出的,他认为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逐渐壮大的注意力经济将一改以往价值来源的途径。Michael Goldhaber 甚至认为注意力能预测资金的走向,甚至取代金钱。而在如今,这句话无疑正在应验。
Web2 世界里,中心化巨头费尽心机吸人眼球,在人性底线反复横跳以触动我们的神经。同时,推送机制也为每个用户量身定做了符合其倾向的内容,以掠夺这如珍宝一般的注意力。这一切当然需要有人来买账,在这信息高度发展的时代,我们却逐渐陷入信息蚕房,只能看到自己希望看到的东西,甚至逐渐失去客观的双眼,而 Web2 中心化平台也因此赚的盆满钵满。
Web3 的意义正在于此。
我们可以简单描述一下 Web 1、2、3 的差异。在 Web1 的互联网环境中,用户通常只能被动阅读由平台发布的内容;而到了 Web2 阶段,用户则可以作为内容发布的主体更具主观能动性的活跃;时至今日,Web3 时代来临,作为用户的我们正在尝试夺回注意力经济的主导权,换言之,就是要由用户自己决定看什么,而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经济价值也将由用户自己进行把控,即实现创作者经济。
但实际上,这个过程只能说是知易行难。其中牵扯大量复杂的技术问题与人性博弈,因此整个过程可谓是任重而道远。诸多项目及其开发人员也在不断做出尝试。
Mirror——无冕之王
提到 Web3 创作者经济,Mirror 是不得不提的,其作为存续已久的 Web3 创作者平台,已经逐渐成为相关类别新项目出现时必须对比的存在。Mirror 全称 Mirror.xzy,它是由 a16z 的合伙人 Denis Nazarov 于 2020 年 12 月首次推出,并于去年 10 月正式面向大众开放的去中心化文字创作平台。它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去中心化写作平台。
简单来说,通过 Mirror 用户可以把创作的内容储存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网络中。这么一来,这些内容一旦发布之后将永远储存于某个区块链节点上,当被恶意复制传播时,那些复制品都会自动被打上“赝品”的标签。
那么问题来了,去中心化内容创作是怎么在 Mirror 上得以实现的呢?
首先,要想成为 Mirror.xyz 上的创作者,用户必须先要拥有一个数字钱包,并将其与 Mirror 连接起来。
连接完成之后,用户将进入到其 Mirror 个人主页设置。在这个界面,除了设定用户名、头像、简介等基础信息之外,用户还可以实现链接 Twitter、增加共同创作者、添加订阅标签等功能。实际操作下来,跟公众号比较类似。
每一篇内容发布之后,在其页面底部都会有“Arweave 交易 ID”、“贡献者以太坊地址”和“内容摘要”三列数据。其中 Arweave 是一个提供数据分布式永久储存的数据库,相当于 Web3 里的 AWS。而如果用户选择将这篇文章 mint 为 NFT,那么还将有一个 NFT 地址。
作为去中心化内容发布平台,在过去的几年里,Mirror 为 Web3 的想法建立了一个相对友好的展示和发展空间,从这一点出发,它居功至伟。但不得不吐槽的是,Mirror 的用户使用体验做的实在是不好,至少经过几次使用后,我个人感觉还不够人性化。
Capsule Social——言论自由之路
除了 Mirror 之外,比较典型的例子还有 Capsule Social,不过其与 Mirror 的侧重点确有不同。Capsule Social 是一个 Web3 发布平台,其致力于为言论自由提供保护和支持。发布于 Capsule Social 的内容将会受到抗审查架构的保护,而内容的发现则完全由客观、透明的算法决定。
Capsule 由巴黎的密码学研究员 Nadim Kobeissi 于 2021 年初创立。他在推特上发布想法的第一天,就从几位天使投资人那里获得了种子资金,其中包括前 Coinbase 首席技术官 Balaji Srinivasan 等。此后,该公司又筹集了由 Polychain Capital 的 Beacon Fund 领投的一轮融资。
2022 年 6 月 23 日,Capsule Social 完成数额为 260 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该轮融资由 Polychain Capital 旗下的专属加密基金 Beacon Fund 领投。
Capsule Social 的首个核心产品是 Blogchain,旨在为新闻业带来创新。通过结合 Web3 技术、IPFS 和 NEAR 协议,内容创建者可以真正获得自己内容的所有权。
Blogchain 是 Capsule 的发布平台,它结合了简洁、用户友好的界面和强大的去中心化功能。
Blogchain 旨在为用户提供支持,而不是推送商业广告。同时,Capsule Social 清楚创作者需要与观众建立联系并培养他们的参与度。因此,其在 Discord 上 成立了一个专门为创作者服务的私人团体。创作者可以从工作人员获得直接支持,请求其他功能并与其他作家建立联系。
据项目方称,在构建 Blogchain 时,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始终是去中心化(无论是在技术意义上还是在经济意义上)。
Capsule Social 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主要面向媒体的 Web3 创作者平台,且其着重点在于言论自由。其相对于 Mirror 而言更加专业化,且具有针对性。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份专业性无疑也给其用户群体产生了一定的限制。
t²——Read To Earn
最近,因为一则融资新闻,又有一个 Web3 创作者平台进入了我的视野。
前不久(10 月 15 日),去中心化内容发布平台 t2.world 宣布完成数额为 340 万美元的新一轮融资,该轮融资由 Inflection 和 Archetype 领投,Metaweb、SevenX Ventures、Seed Club Ventures、Block0、GCR、Generalist Capital 和 Marc Weinstein 参投。
t²(time²)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出版和阅读世界。在 t² 的模式中,主要由时间充当整个系统的流通货币,用户阅读是为了赚钱,阅读是为了贡献。其致力于通过这种直观的转化模式推动和策划亚文化的发展。
t² 主张通过一种社交阅读机制,为用户创造积极的反馈,以获得阅读奖励、提高声誉并保持联系。在 t²的模式中,主要包括三大板块:
1、Read To Earn:当用户花时间阅读链上文章时,其策展价值就被捕获,TXT 代币将被铸造并分发给内容创建者、社区和读者自己。
2、阅读声誉:读者的阅读时间作为其 t² 身份的一部分累积,并用作声誉矩阵。成就可以通过积极的用户行为和有意义的社区参与来解锁。
3、阅读以贡献:在阅读时,用户的注意力有助于以分散的方式管理公共产品和亚文化。每个用户花费的时间都对网络有所贡献。
在 t² 上,所有网络价值都以去中心化的方式透明地分享给每个贡献者。t² 从用户的注意力中捕获策展价值作为信号,并使用它来发展 t² 网络内容和社区。内容创作者则需要将他们的内容应用到已建立的社区(创作);社区通过投票接受,然后内容被列出(策展、链上发布);用户将注意力集中在内容(信号 / 传播)上。
验证上述所有内容后,TXT 会从网络价值中生成内容,并在所有贡献者中分发。而 t² DAO 则将根据亚文化的实际表现和质量,以及采用情况分配铸币权。
t² 这个产品采取了与 Mirror 和 Capsule Social 截然不同的思路,虽然出发点仍是创作者经济,但其关注的重点却是阅读和读者本身,这意味着其应用群体可能相较于 Capsule Social 会更光。同时,其采用了时下流行的 2E 模式,相对于传统的去中心化创作者平台,其也将更具有传播动力。
但其问题也在于此,该项目强调阅读体验,创作激励。但如果阅读本身成为一种颇具成效的盈利方式,那阅读是否会被赚钱这个目的喧宾夺主呢?则无疑是需要考虑的方向性问题。
结语
Web3 创作者经济发展至今,已经涌现了许多具有新鲜思路的产品,它们各具巧思,且与时俱进。但实际上,在最基本的体验,以及更为核心的经济设计上,他们都或多或少有所缺失。但我个人仍旧对创作者经济充满信心,它无疑是大势所趋。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